華商網訊 陜西處于黃河中游,地理位置重要,生態功能突出,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3800多萬陜西人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和歷史使命。
為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展示黃河流域各地推進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舉措、新實踐,中央網信辦傳播局組織開展“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奔騰陜西譜新篇”作為陜西段活動,將于9月18日至9月22日在延安、韓城、渭南等地落地展開。
丨黃河壺口瀑布 圖:陜西水利廳丨
推進陜西境內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
黃河,宛如昂首巨龍,劈開青藏山川,穿過高原峽谷,躍壺口、出龍門、闖三門峽,九曲十八彎,奔騰入海。
丨延安寶塔山 圖源網絡丨
她是孕育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她滋養著流域內億萬人民,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新時代,黃河流域構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戰略地位凸顯。繼推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后,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也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
黃河之于陜西,價值幾何?
丨延川縣乾坤灣 圖源新華社丨
黃河干流在陜境內全長719公里,流域國土面積、人口、經濟總量分別占全省的65%、76%和87%左右,是陜西省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區域。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陜西牢牢抓住國家重大戰略機遇,落實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要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聚力追趕超越,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優生態:共同抓好大保護 協同推進大治理
九曲黃河萬里沙。黃河素來“多淤、多決、多徙”,幾千年來,黃河治理一直是困擾中華民族的大包袱。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黃河流域存在的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這揭示了黃河保護治理的關鍵所在。陜西正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加強協同配合。
丨合陽縣岔峪村航拍丨
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是入黃泥沙主要來源區。多年來,陜西把水土保持擺在黃河保護治理的突出位置,深入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等工程,累計退耕還林還草4039萬畝,治理沙化土地1570萬畝,年均入黃泥沙量由8.3億噸減少到2.68億噸。
黃河流域陜西段承擔了全省83%以上工業用水和78%以上生活用水,污染防治任務重。陜西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推進黃河管理范圍劃界工作,建立自然保護地,引導生態脆弱地區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加強水體保護,完善河長制湖長制組織體系。
丨合陽縣黃河濕地丨
陜西合陽重拾“濕地水韻”,是陜西打造生態治理新樣板的微觀縮影。
丨合陽縣漁業養殖基地丨
蘆葦蕩漾、碧水藍天、水禽群飛、林草豐茂……走進合陽縣夏陽瀵濕地生態修復實驗區,誰能想到眼前如詩似畫的風景,昔日卻“面目全非”。
夏陽瀵濕地生態修復實驗區位于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2015年12月,合陽縣積極實施一退(退耕)二限(限制魚塘、限制蓮池隨意擴展)三還(還蘆葦、還水面、還濕地)的生態恢復治理工程,全面保護、科學修復,使濕地生態系統功能性得到明顯提高。
要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目前處于建設的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干流七大骨干工程之一,具有防洪、減淤、供水、發電、灌溉等綜合效益,將極大改善晉、陜兩省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緩解兩省電網調峰矛盾、減少環境污染。
今年4月印發的《陜西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2020年工作要點》特別提出,陜西將實施水源涵養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水污染綜合治理、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等工程,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垃圾分類。力爭全年完成營造林280萬畝,完成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與生態修復面積2000平方公里。
丨國家韓城花椒產業種植丨
調產業: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當前,陜西黃河流域仍存在貧困人口集中、區域發展不平衡等現實問題。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展現陜西擔當,難題何解?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陜西立足區位、能源、科教、產業等優勢,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這是陜西奮力追趕超越、開創陜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一盤“大棋”:
——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陜西抓好原始創新、產業技術創新、高新技術創新,發揮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等帶動作用,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一院一所”創新模式。
——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引領高端能化產業集群化發展;做大做強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加大傳統產業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力度,激發冶金、建材、食品、紡織等傳統產業新活力。
——統籌區域城鄉發展。推進關中協同創新、陜北轉型持續、陜南綠色循環發展,以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引領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推動陜北深度參與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設,支持陜南融入漢江生態經濟帶。壯大縣域經濟,大力發展區域特色農業,加快沿黃生態城鎮帶建設。
——讓“三個經濟”活力充分涌流。推進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工程建設,織密中歐班列“長安號”運行網絡,高標準建設自貿試驗區、楊凌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打造“一帶一路”交通商貿物流、國際產能合作、科技教育、國際文化旅游、絲綢之路金融“五大中心”,實施人才強省戰略,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壯大現代物流,強化金融服務。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非一日之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既謀劃長遠,又干在當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黃河才能造福人民。
興文化:講好“黃河故事” 擴大黃河文化對外影響
翻開黃河流域陜西段歷史人文畫卷,令人驚異于山水的雄奇壯闊,文化樣式的博大綿延,勞動人民的力量美與心靈美。
丨大荔縣豐圖義倉航拍丨
這里有“奇險天下第一山”華山,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氣吞山河的黃河第一大瀑布——壺口瀑布;“沙海明珠”紅堿淖;還有司馬遷祠、榆林鎮北臺、豐圖義倉、富平陶藝村、西岳廟、處女泉等一批黃河文化遺產訴說著絕代芳華。
這里有延川布堆畫、華州皮影、安塞腰鼓、華陰老腔、堯頭窯制作技藝、壺口斗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或粗獷豪邁,或細膩精巧。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如何在新時代留住“根”,筑牢“魂”?陜西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
丨宜川縣王灣村丨
以延續黃河歷史文脈為主線,陜西強化延安等革命舊址保護,加強石峁、漢長安城等遺址保護。加快推進陜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加大歷史文化街區、村鎮和傳統村落保護力度,最大限度保留傳統文化風格。
丨潼關縣渭河入黃河口丨
以挖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為方向,陜西實施精品文化工程,強化黃帝陵、兵馬俑、延安寶塔、秦嶺、華山等中華文明、中國革命、中華地理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功能。做強“文學陜軍”、“長安畫派”、“陜西戲劇”品牌,加強黃河題材文藝創作。
丨潼關古城航拍丨
以展示黃河文化魅力為旨歸,陜西講好守護根脈、傳承文明的歷史故事,理想如熾、信念如鐵的革命故事,革故鼎新、開放共贏的發展故事。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辦好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等重點節會,擴大黃河文化對外影響,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
據悉,此次“中國夢·黃河情——奔騰陜西譜新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將全景展示黃河流域陜西段沿線地區生態保護、脫貧扶貧、產業發展、黃河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等方面取得的積極成就,全方位展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陜西擔當。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