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這本書送給你們。”8月13日,記者再次拜訪陜西省政協原副主席田源時,他熱情地把自己的著作送給了我們。這位年近80歲高齡的老領導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
被譽為“實學公仆”的田源,大學畢業后不久就響應國家號召到青海參加工作,前半生都獻給了青海這片熱土。回到陜西后,他依然奔波忙碌,堅持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
□ 田源/口述 羅亞秀/整理
把青春獻給了格爾木
大學畢業后不久,我就到青海參加工作,在格爾木前后有19年時間,可以說是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成長。
初到格爾木的時候,這里的條件很差。因為這里是交通要道,是西藏的物資轉運基地,當時省上和海西自治州對格爾木定位,就是一個以牧為主的小縣。后來海西自治州提出要建格爾木市,但因基礎條件差、經濟總量小、人口不足等因素,中央沒有批復。直到1980年6月,中央才批準格爾木縣改市,設縣級格爾木市。
格爾木市成立后,在首屆黨代會上,我被選為市委副書記。主要分管宣傳、文教、政策研究和市委辦公室的部分工作。之后,我又擔任過格爾木市常務副市長、市長、海西州委副書記兼格爾木市委書記。
在格爾木工作期間,我提出了在內地招聘人才的建議,三批加起來大概招聘了上百人,對提高格爾木市教育質量、穩定干部隊伍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外,我在前任工作的基礎上編制審定了格爾木市的城市建設規劃,制定了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當時有一個突出的指導思想,就是鹽湖開發,這一思路得到了中央領導的首肯。
1987年初,我調任中共青海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三年后調任青海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之后又升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長。2001年當選青海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雖然崗位在變化,但促進城市發展,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心卻從未變過。
我曾在日記里寫過,做了領導以后,官怎么當?無非是“三途”。一是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給自己和親戚朋友辦點事。二是做個閑官,少表態、事少管,平平安安往下混。三是既然有了條件,就應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為地方發展作出貢獻。對我來說,要干就好好干,當官就要對地區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深入一線指導救災工作
我曾參與過海拔4500米左右的唐古拉山地區的救災工作,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真的是很艱難,也正是那一年的抗雪救災,使我染上了久治不愈的紫外線過敏癥。
1985年10月18日早上8點左右,我接到了時任唐古拉山鄉黨委副書記蓋春生打來的告急電話,說唐古拉山地區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雪災,草原已被半米左右的積雪覆蓋,牛羊吃不上草,處于轉場途中的牧民沒有干牛糞取暖和燒茶煮肉,饑寒交迫,急需援助。放下電話,我立即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部署救災工作。
第一階段是向災區空投食品、飼料、眼鏡、圍巾等物資,解決受災群眾的燃眉之急。進而空投木柴,解決群眾的燒茶煮肉和取暖問題。群眾收到空投物資后,非常高興。聽飛機駕駛員講,他們看到有的老鄉手捧哈達,跪在雪地上向他們表示感謝。
過了一個半月以后,吃不上草的羊一旦臥下就再也起不來了,這樣下去,羊活不了多久。怎么辦?不保護生產母羊和二等羊(牧民將上一年的羊羔稱作二等羊),災后恢復起來將會很困難。所以當時我們研究了第二階段的救援方案,就是把一些羔羊運送到昆侖山下的草場。
當時有兩個有利條件,一是山下的草場正好空著,且雪很少。二是當時青藏公路上從西藏返回格爾木的卡車大多數是放空車。我們就說服這些司機,幫助群眾把羊拉到昆侖山下的草場,同意幫忙的司機可以優惠價買一只肉羊。那些司機都很熱情,沒有拒絕,多數人也沒有要優惠。
此外,我們還動員到部隊的一些大馬力推土機,在草原上推雪開路,讓群眾把羊群趕到公路邊上,再轉運到草場。第二年春暖花開時,再趕著羊群返回原來的草場。另外,青藏兵站部也派出了108位干部戰士組成搶險突擊隊,幫助地方救災,被災區群眾稱贊為唐古拉山上的一百單八將。
由于保全了這些羊,三年過后,唐古拉山的牲畜就恢復到了災前水平。
推動陜西政協理論研究
2002年,經中共中央批準,我調任陜西省政協副主席,分管社會法制委員會工作。此前,我在青海省政協工作過一年,對政協工作有一些體會,也清楚政協的獨特優勢。我們去調研時,就發現政協跟群眾的距離很近,能聽到很多群眾的心里話,他們也敢對我們講真話。
在省政協工作期間,我有兩件事對政協工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一是召開了陜西省政協首屆社會法制委員會主任研討會,對專委會在政協的地位、職能和作用等進行研究。當時也是經過調研交流的,有一些思考,應該說還有一點新意。二是我參與了中共陜西省委第二次政協工作會議籌備工作,帶隊就加強新時期政協工作進行調研,形成了《關于加強和改善新時期政協工作》的調研報告,對省委決策提供了借鑒。
致力于關中城市發展
2006年我退休后,還想繼續發揮余熱,為陜西發展貢獻力量。后經省委研究,決定任命我為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分管戰略組、法制組、社會組、環保組、文化組五個專家組的工作。
決咨委的工作建立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涉及面很廣,包括經濟、社會、政治、法律等各方面。我經常帶領咨詢委員、專家學者開展調研,走遍了我省關中、陜南、陜北的大部分縣市。
“大關中發論展壇”從第一屆到十三屆,我主持了13年。首屆“大關中發展論壇”是由省決策咨詢委、省政府研究室、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等單位聯合舉辦,成效顯著。當時,陜甘兩省有關政府領導、專家、學者積極參與,為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構建關中-天水經濟區提出了許多建設性建議。另外,論壇提出的“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輻射大西北”,后來成為中央制定《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主題詞。
在決咨委九年里,雖然工作量比較大,但感覺很充實,也豐富了自己的思想內涵。我對一些課題的研究,其中部分意見對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其中,包括“關中率先發展,必須兩輪驅動”“要重視重點鎮建設”等建議,都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