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趙婧
普及規劃知識,溝通居民意愿,參與發展規劃、空間的設計和改造……社區規劃師作為居民與社區管理者之間溝通的橋梁,在社區精細化管理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社區規劃師是隨上世紀六十年代歐美社區規劃興起而產生的角色。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發展的升級與更迭,各地重視引進社區規劃師參與社區規劃建設,如上海楊浦區發布了《社區規劃師制度實施辦法(試行)》,成都武侯區則高調在全球征集規劃師。又如2019年,西安市新城區解放門街道邀請5名高校老師擔任社區規劃師,借專業“大腦”為老舊小區改造“把脈”。
7月30日,在省政協召開的“推進我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月度協商座談會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教師楊光炤結合調研思考,建議我省設立社區規劃師制度。
“目前,我省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已全面展開,但根據調研情況看,‘自上而下’的改造模式,尚不足以制定和實施高質量的社區規劃,以及充分調動廣大居民的積極性。”楊光炤在發言中直奔問題。
西安老舊小區居民代表李琦對此感同身受。“八府莊小區的改造信息基本就是在小區部分區域放置一些介紹內容極為簡單的告示板。”他認為,作為小區業主,有權了解改造項目的詳細內容、規劃和時間安排,尤其是涉及需要業主分攤費用這樣的重要信息。
“信息公示不充分,改造施工各單位銜接不到位,改造流程不順暢。”省政協委員、華商傳媒集團董事長周懷忠在調研中發現,這些現象導致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進度緩慢,居民配合難且怨言多,街辦社區執行難,甚至公信力受到質疑。
省政協委員、西安廣播電視臺媒資音像部主任任佳琳談起親身經歷:“我在新城區向陽社區老舊小區改造施工現場看到,社區工作人員帶領施工隊對一戶居民窗戶外的防護網實施拆除作業時,遭到戶主的極力阻撓,雙方僵持不下,使小區改造工作陷入僵局。”
“改造中要聽取各方建議,了解百姓的迫切改造需求。”西安市政協委員、陜西中凡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凡認為,“要將具體改造項目在小區內進行公示,方便群眾知曉和監督。”
宣傳不到位、溝通不暢通……直面這些“堵點”背后,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急需引進具有“專業化能力+在地化特征”的社區規劃師。“要采取‘定向邀請’和‘申請—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在楊光炤看來,社區規劃師不僅要當好“宣傳員”“聯絡員”,還應具備專業咨詢、設計把控、實施協調、技術服務等專業技能。
民盟陜西省委會認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如果沒有超前的科學規劃和管理介入,會使改造后的效果大打折扣。
“改造需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省政協委員、渭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巧蓮建議,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居民的需求,按照實施一批、謀劃一批、儲備一批的原則,區分輕重緩急,防止一哄而起。
農工黨陜西省委會建議,在改造中既要對結構老化的建筑進行加固、美化,還要兼顧居民實際生活需要,考慮到適老化改造需求,如增加老年餐廳、社區醫院、老年大學,解決停車難等。
“老舊小區改造還應注意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劉永德認為,要將老舊小區改造、街區品質提升和城市發展規劃結合起來。“既要各具特色,又要連點成線、連線成網,以群體效應展現城市風貌。”
何如確保老舊小區改造“面子”好看“里子”好住?在陜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石會娟看來,社區規劃師還應具備規劃建筑、公共藝術、策劃推廣等相關方面的專業技術知識,并對當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對其服務的街道(鎮)有一定的了解。她期待社區規劃師不僅能服務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還能為城市建設精細化管理提供高質量、精細化的技術咨詢和指導。
“建立制度、創新理念、拓寬人才引進渠道。”楊光炤建議,可以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進行聘任,吸引我省高校相關領域專家團隊,以及熱心社區公共事業的建筑、設計、景觀人才擔任社區規劃師,通過專業介入,讓老舊小區重新煥發活力。
楊光炤同時建議,建立考評、退出機制,增強社區規劃師的主觀能動性和活力。“要保障社區規劃師制度有效推進,建立長效機制是關鍵。”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