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榮
“今年上半年,我們推行差異化監管,建立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正面清單企業逐一建檔立卡,精準施策。”7月31日,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張育奎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截至6月底,全省已將2263家企業納入清單管理,采用在線監控978次,無人機55次,其他非現場方式181次,現場幫扶企業2325次,減免處罰33次,這些措施受到企業普遍歡迎。
疫情期間,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統籌配置行政執法職能和執法資源,切實解決多頭多層重復執法問題,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規范環保執法行為,省政協委員、陜西恒盛(集團)董事長王武鎖對此一直很關注。他認為,生態環境保護的出發點是為了保障人民群眾長遠利益,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生態保障,但是環保執法中的教條執法、野蠻執法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有的環保執法標準不統一,隨意性大,甚至出現前后矛盾、多重執法現象。”王武鎖說,各級環保督察組頻繁檢查,有的企業甚至每個月都會受到各級單位的檢查,執法部門對檢查后提出的整改要求也沒有統一標準,企業剛按照前一次檢查要求整改完,后一次又有新標準出臺,致使企業反復整改,不堪重負;有的環保執法簡單粗暴,動不動就出現“先停再說”“一律關停”等“一刀切”行為,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有的環保執法者專業度不高,任意使用“自由裁量權”,針對發現的個別問題,就責令全行業停業整頓,造成企業運營成本增加。
“要健全執法機制,規范執法行為,實現執法行為的制度化、法治化及程序化。”今年省兩會,王武鎖在《關于規范環保執法行為統一執行標準的建議》的提案中,建議執法部門依法行政、規范執行,建立統一的評估和檢測標準,針對同一問題執法檢查要避免企業反復整改;對于重點督查行業,應提出分類環保和防護標準,制定統一的整改措施,下發企業執行遵照;對不同企業應分類施策,實行“一企一策”,嚴禁“一刀切”。
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為防止保環執法“多重執法、一刀切”,我省積極探索創新環境管理機制,嚴格規范生態環境執法行為,著力解決生態環境執法不嚴格、不規范、不透明、不文明和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堅決杜絕隨意執法、粗暴執法。
“在環境執法中,我們堅持依法依規,厘清執法邊界,堅決杜絕生態環境執法‘一刀切’行為。”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執法局副局長肖陶說,為提高執法效能,省生態環境廳為全省生態環境執法人員配備了移動執法系統,進一步規范調查取證、送達執行等現場執法行為;實施“一廠一策”,細化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減排清單,根據不同行業生產和排放的特征,分類采取應急減排措施,優先管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同行業內企業根據污染物排放績效水平實行差異化應急管理。
據張育奎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疫情期間,省生態環境部門對生產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企業,供應水、電、氣的保障民生企業,污染少、吸納就業能力強的企業,重大工程項目以及先進裝備制造業類等企業,除信訪舉報核實以外,一般不進行現場執法檢查;對已安裝在線監控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穩定達標、環境信用良好、一年內無環境違法記錄的重點監管企業,減少現場檢查頻次。此外,還適度調整行政處罰方式,審慎采取查封、扣押和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
“對受疫情影響,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且未造成環境危害后果的,不予處罰,并督促其盡快整改。對因疫情影響而未按時完成整改的,酌情延長整改期限;同時,指導和提醒部分受疫情影響企業落實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協調技術力量指導非主觀原因造成污染物超標的企業,統籌做好執法和幫扶工作。”張育奎表示。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重點解決生態環境執法監管中存在的規范化、專業化和信息化問題,繼續完善長效機制,加強執法隊伍能力建設,通過崗位培訓和實戰練兵不斷提高執法人員專業技能水平;加大監督指導力度,堅決防止生態環境領域執法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為我省高質量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環保執法關系到每一個企業的切身利益。”面對疫情帶來的巨大沖擊,王武鎖表示,希望政府能制定統一的評估和檢測標準,規范環保執法行為,強化執法監管和指導幫扶,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