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記者 溫競華)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由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主辦的“中國降低乙肝患者肝癌發生率研究(綠洲)工程項目”日前在京啟動,將觀察研究全國99家醫院2萬名慢性乙肝患者的5年肝癌發病率,優化乙肝抗病毒治療的臨床治療路徑,探索降低我國乙肝肝癌發生率。
當前,乙肝抗病毒藥物廣泛應用,核苷類藥物可降低乙肝相關肝癌的發生率,但不能完全阻止肝癌的發生。臨床實踐表明,干擾素能夠進一步降低乙肝相關肝癌的發生。為了切實降低慢性乙肝引起的肝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優化抗病毒治療方案仍需通過大樣本的真實世界研究來明確。
“綠洲項目”執行委員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介紹,項目在全國篩選了99家項目醫院,計劃三年內入組慢性乙肝患者2萬名,其中長效干擾素治療組和核苷類似物治療組各1萬名。建立長期的抗病毒治療數據庫,對5年內的肝癌發病率進行科學研究,探索中國干擾素抗病毒治療降低肝癌臨床技術規范,為優化慢性乙肝治療方案提供高質量的循證醫學依據。
“不同的治療方案發生肝癌的概率會有什么不同?干擾素是在什么環節降低肝癌發生率?到底能發揮多大作用?項目通過長程治療、長期觀察和不間斷隨訪獲得治療數據,可以在真實世界研究中得到對上述問題的一些回答,彌補傳統臨床試驗的局限。”張文宏說。
國家衛健委印發的《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9年版)》顯示,原發性肝癌是我國第4位常見惡性腫瘤及第2位腫瘤致死病因,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據估算,我國85%的肝癌患者具有乙肝病毒感染的背景,每年約有33萬人死于乙肝或丙肝感染導致的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