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韓艷艷 記者 許鵬)“定點輸血”更要“自主造血”。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神木市調整產業結構,從產業扶持、技術服務等方面入手,打造“大棚經濟”助力脫貧攻堅。通過完善經營機制和規范運營管理,提升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水平,讓大棚種植成為農民增收的“新引擎”。目前,全市共有蔬菜大棚4800多座。
政策惠農,“大棚經濟”異軍突起
“以前種菜,靠天吃飯,收益無法保證。現在不用擔心了,自從村里有了蔬菜大棚后,村民可自愿租種,一年能種兩茬或三茬。”喬亞明是馬鎮鎮盤塘村脫貧戶,一個人租種村集體2個大棚,今年大棚內種植玉米和甜瓜,都即將上市。另外,他還在大棚外的農田里種植了花生、玉米約6畝。他說:“去年兩個大棚的收入約兩萬元,不但收入提高了,還掌握了蔬菜大棚管理技術,學到了科學種植的本領。”
日前,記者走進神木市馬鎮鎮盤塘村,看到100個蔬菜大棚整齊坐落在公路旁,大棚里一片翠綠映入眼簾,黃瓜、甜瓜、豆角等各種瓜菜長勢喜人。盤塘村立足村情實際,大力發展蔬菜大棚產業,全村蔬菜產業發展由傳統粗放型經營逐步向科學化種植、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模式轉變,蔬菜產業不僅發展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性產業,也為村里零就業家庭、脫貧戶、農村富余勞動力等提供了更多增收致富途徑。
據該村黨支部書記王永明介紹,近年來,村里流轉土地100余畝,由政府投資陸續建設了100座高標準塑料大棚,全部承包給有種植意愿的村民發展種植業,年租金每棚在700—1000元之間。在發展大棚的同時,村里實施了“一村一品”工程,種植地膜花生500畝、西甜瓜200畝、甜玉米180畝,形成了千畝保護地示范園。示范園屬于村里的集體經濟產業,租金全部收回后主要用于全村人集體飲水及設施農業用電、灌溉等方面支出,這不僅能夠給村民帶來經濟效益,也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大棚種植使廣大農民打破了傳統的生產模式,沖破了自然條件的限制,帶動農業生產方式由傳統、粗放型向精細、集約型轉變。神木市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發展設施農業,加大產業扶持力度,積極落實“三補一獎”產業獎補政策,落實糧食生產、農機具補貼、設施農業等惠農政策,鼓勵引導村集體經濟開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等,逐步建立村集體經濟收入穩定機制,確保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收益。
技術服務,推動農業高效發展
為切實促進全市大棚產業健康發展,有效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市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實地對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充分發揮農技專家直接服務群眾的作用,并組織蔬菜大棚種植戶和涉及蔬菜大棚種植村的技術人員開展技術培訓,學習蔬菜大棚產業發展思路、產業布局及水肥一體化、膜下節水灌溉、綜合防治、配方施肥等先進技術,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科學技術不僅為設施農業鼓勁助力,更讓種植戶信心十足。經過多角度、多種類的技術培訓,使種植戶基本掌握了設施農業的種植要領和管理,促進設施生產向多元化方向轉變。種植戶直言,時代發展變化快,要爭做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和技術能人。
劉寶林是大保當鎮紅泥壕村脫貧戶,發展種養業的同時,但凡有空閑時間,他都會到村里合作社的大棚里干一些散活,不但可以貼補家庭收入,還可以學到農作物科學種植方法。據了解,紅泥壕村以“三變”改革為抓手,積極發展村集體經濟,根據市場導向,該村合作社在發展大棚蔬菜的同時,還大力發展大棚葡萄,借助鄉村振興,發展采摘經濟。如今,這一座座蔬菜大棚不僅是紅泥壕村實現增收的重要項目,更是貧困群眾增收的“香餑餑”。
神木市強化產業扶貧技術服務與培訓,對貧困村和產業貧困戶進行全方位、多輪次、無死角的技術指導與服務,并對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進行培訓,增強其帶動貧困戶增收的能力。通過“雙培雙教”工作,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三年來,神木市組織開展產業扶貧技術培訓8000多次,不斷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產業發展,增收致富添“引擎”
在迎賓路街道劉伙廟村,一座座蔬菜大棚錯落有致,大棚內櫻桃樹、杏樹、葡萄及蔬菜長勢旺盛,為當地貧困群眾開拓了一條增收新路。據該村黨支部書記介紹,2017年,村里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實行土地規模化經營,通過盤活土地資源,發展村集體經濟,探索出“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建立20座大棚,著力發展觀光、采摘農業,推動村民和村集體經濟“共贏”。
西沙街道麻家塔村通過土地流轉,建立蔬菜大棚,企業向村集體承租大棚后發展蔬菜瓜果種植業,村民每年享受村集體分紅的同時,還可以在家門口就近務工。據西沙街道副主任折永雷介紹,目前,西沙街道建有大棚170多座,其中麻家塔村建立大棚60多座,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神木市按照“實現貧困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思路,利用好“國香神木”區域公共品牌,加快康師傅脫水蔬菜項目建設,帶動蔬菜種植產業發展,通過市農業產業發展公司的引領帶動,讓蔬菜大棚成為農民致富的“聚寶棚”。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