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滿淑涵 康斌 謝昊天
“漢中需要向發達地區學什么?”
5月29日至31日,漢中市政協五屆四次會議召開期間,會場內外,委員們圍繞加快高質量發展踴躍建言資政。其中,漢中市政協委員、民建漢中市委會副主委兼秘書長何耘的發問,讓大家思忖良多。
“觀念落后、區域交通不便、資金人才技術缺乏,是導致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落后的主要原因。”何耘說,此外,漢中還面臨水源地保護和秦巴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環境制約因素,“后發劣勢”突出。“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需要向發達地區學習敢為人先、先行先試的改革魄力;勇于嘗試、永不言敗的創新精神;不畏艱難、敢做善成的實干作風。”
漢中市政協常委、民革漢中市委會副主委兼秘書長樊華發現,疫情防控期間,不少企業借力工業互聯網,以在線監控、智能運維、供應鏈協同管理等手段,有效降低了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漢中要發展工業互聯網,還需加強頂層設計,做好統籌規劃,健全工業云平臺體系,提升平臺支撐能力。”樊華建議,可在支柱產業中篩選龍頭企業先行先試,打造標桿企業和園區,形成示范效應,依托部分企業成熟的工業技術,加強產學研,整合產業鏈,構建數字經濟生態產業集群。
“走生活、生產、生態‘三生融合’的綠色發展道路,是漢中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漢中市政協委員,洋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張振建議,要以綠色集約為重點,實施工業強基、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等重點工程,推進傳統產業提升和新興產業提速。同時,積極培育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促進生產型服務業向專業化和產業鏈上游延伸,生活型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構建以生態旅游、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為主體的生態服務業。
“漢中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而且自然生態和觀光農業資源富足,加上上世紀60年代國家‘三線’建設的老工業基地遺產,發展文化旅游業優勢明顯。”漢中市政協常委,市旅游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馮凱建議,要對全市文化旅游資源進行分類管理,先行編制項目策劃運營方案,經評審通過后再開展招商工作,樹立自然生態、基本農田、文物保護紅線意識,保證項目真正落地、順利實施。
2018年10月,國務院批復《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漢中迎來新發展機遇。當前,還需從哪些方面發力,加快推動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漢中市政協委員、陜西理工大學陜南發展研究院辦公室主任溫勤能建議,積極爭取在漢中高起點規劃建設“國家秦巴山區生物(種質)資源基因庫”“國家植物化學研究與新藥開發中心”,加強交通網絡建設,構建漢中“四向融入”擴大開放的空中大通道,推進以鎮巴、南鄭區塊為核心的天然氣、頁巖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為漢中用氣提供新資源。
“漢中農產品種類繁多、品質優良,為食品制造企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優質原材料。但目前粗加工多、精加工少,一般產品多、名優產品少,老產品多、新產品少。”就如何推動食品制造業提檔升級,漢中市政協常委、農工黨漢中市委會副主委兼秘書長李斗建議,精心培育龍頭企業,擴大優質農產品外貿出口數量,實行實體與電商一體化經營,拓寬營銷渠道。進一步完善大氣環境和水土污染監測,保持優良的農業生產生態環境,將全國最佳秈型水稻適生區、朱鹮之鄉、全國最美油菜花海三張名片產區的農產品精深加工做優做強,突出特色、打響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
針對中小企業推進復工穩產中面臨的資金短缺、勞動力不足、訂單銳減、政策懸空等問題,漢中市政協常委、九三學社漢中市委會副主委兼秘書長安翔聯合九三學社漢臺區委會副主委、高級經濟師王麗提出建議,在引導中小企業主動求變的同時,要“量身定制”具有針對性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清欠中小企業賬款力度,建立企業服務專員制度,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加大惠企政策宣傳力度,精準摸查并發布用工需求信息,鼓勵開展技能培訓,促進中小企業復工達產、減少裁員、減少降薪、穩定就業。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