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下午,為期兩天的西安市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在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后在陜西賓館閉幕。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們圍繞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其中,“一老一小”兩個話題,成為委員們關注的熱點。
5月17日下午,在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后,政協西安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陜西賓館閉幕。(攝影:佟慶利)
“老”問題
養老話題觸及民生熱點,歷來是兩會上的聚焦點。作為全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較早的城市之一,西安破解養老難題還應如何補短強能?今年西安兩會涌現真知灼見。
數據顯示,西安市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161.96萬人,老齡化率達16.19%,快速化、高齡化、空巢化、多元化的特征比較明顯。為提高養老服務質效,西安市正全力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養老圈”,計劃到2021年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100%城市社區和80%以上農村社區。
農工黨西安市委會:
提升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化水平
農工黨西安市委會調研發現,目前社區居家養老示范站未能全覆蓋,硬件條件較差,養老服務專業化程度不高,難以滿足老年人就餐、醫療、康復、鍛煉、教育等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此外,養老服務市場主體仍顯薄弱,抗風險能力弱,缺乏大型龍頭企業。在攸關養老服務業長遠發展的人才隊伍建設上,仍暴露較大缺口,具備醫護、心理咨詢、社會工作和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緊缺。
為此,農工黨西安市委會提案建議,不斷改善基層養老的基礎條件,在社區建設、旅游文化、衛生體育等專項規劃中充分考慮養老服務需求,以購買、置換、租賃等多種方式開辟新的養老服務設施,補齊老舊小區短板;加快制定老年經濟發展規劃,培育規范“銀發產業”,引入或培育一批實力強、品質優、服務好的企業或社會組織,不斷提升社區養老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在社區設置基層助老員,引導貧困地區剩余勞動力加入養老護理員隊伍,支持具有能力的養老服務企業興辦護理人員培訓基地,挖掘社區志愿者資源潛力,探索建立志愿服務時間儲蓄制度,提供形式多樣的養老服務。
針對失能老人照護中面臨的“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局,農工黨西安市委會還建議,整合居家失能老年人基本信息檔案、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規范服務項目、完善服務流程、細化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標準,提高家庭診療服務項目標準,建立居家醫養服務質量監管機制。
閻紅梅委員:讓優秀人才加入養老護理隊伍
“養老服務工作強度大、待遇低,從業人員缺乏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針對養老護理服務員隊伍建設,西安市政協委員、市婦聯副主席閻紅梅建議,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養老護理一線服務隊伍。同時,發揮行業社會組織作用,開展評選“最美養老護理員”活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營造敬老、養老、助老社會氛圍。
陳慧委員:讓困難老人享受政府養老服務
為破解部分公辦養老機構設施落后、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全國多地正在探索養老機構“公建民營”模式,由政府出資修建養老機構,再通過委托管理、合作運營、購買服務等方式進行社會化運營。近年來,西安市積極探索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推進“公建民營”新模式,全市已有7家“公建民營”養老機構。
對比廣西南寧等地經驗,西安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西安市委會副主委陳慧發現,西安市“公建民營”尚缺乏針對性政策,政策扶持力度小,管理體制不完善,政府職能部門和相關運營方的權責劃分不清,監管制度比較薄弱。同時,服務對象定位不清晰,機構服務質量和運營性質難以得到規范。就此,她建議,出臺“公建民營”養老服務針對性扶持政策,明確免稅優惠政策、政府購買政策、補貼支持政策、人才培養政策。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運營方的監管,并明確其公益性定位,圍繞服務對象做好前期評估、審核工作,讓符合規定、達到條件的困難老人能夠享受政府養老服務。
袁曉玲委員:及早布局智慧養老領域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智慧養老已經成為可能,將在未來成為主流趨勢。”西安市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袁曉玲認為,西安擁有發展智慧養老產業的顯著優勢,要在智慧養老領域及早布局占領產業的制高點,從而有效推進先進制造業的高效發展。她建議,應在綜合開發利用現有工業與制造業生產能力基礎上,優先發展老齡用品設計與制造,重點聚焦居家養老智能終端開發與居家養老智能平臺設計。可通過創建老齡用品產業園,實現資源集聚,共用基礎設施,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小”事情
“小”事不小。青少年成長的問題,歷年來都是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今年西安兩會上,多位委員都將目光放在了孩子身上,共同致力于為青少年營造一個陽光向上的生活環境。
樊永紅委員:加強法治教育,預防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法治教育的基礎,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必須從青少年抓起。如何運用法治思維更好地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是當前全社會面臨的共同話題。
西安市政協委員、西一路小學校長黨支部書記、校長樊永紅說,青少年中屢屢出現的暴力傷害、校園欺凌、跳樓自殺甚至是弒母殺師等駭人聽聞的事件,無不反映出一些青少年自控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的缺乏,對生命的藐視,對法律意識的淡漠。一些青少年法治意識淡薄主要是由于家庭、學校的法治教育缺失,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不能有機結合等多方面原因造成。
“加強青少年的法治觀念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相互配合,提高青少年明是非、識善惡、辯美丑的能力,加強自我約束和自我保護,恪守法律底線,最終達到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目的。”樊永紅建議,充分利用學校開展的《道德與法治》課,采用體驗式和活動式等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參與和互動;積極推進學校、家庭協同共育,組織青少年旁聽司法公審大會、觀看影視片、模擬法庭等教育活動,使法治教育貼近青少年的生活,使學法守法成為青少年內在的要求和行動自覺。
史鑫委員:讓中學生“心理體檢”常規化
“根據我們調查,在中學階段尤其是高中階段,陜西省近一半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情緒不平衡、學習壓力、人際關系敏感等現象頻發。”西安市政協委員、佳橋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伙人及學術總監、西安分公司經理史鑫說,陜西省中學生心理健康各項指標在軀體化、強迫、敵對、偏執其他等10個癥狀均高于全國常模。
據史鑫對西安一所中學的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者中近六成學生不會對自己的心理健康進行常規性自查,心理自查意識薄弱,導致很多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也沒有足夠重視,不能及時干預影響。
令史鑫欣慰的是,目前,西安已有部分學校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系統,但由于學校對心理檔案不夠重視,認為建檔跟蹤工作時間成本高、人力成本大,對日常教學任務有影響,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心理檔案只是由學校心理老師在學生入學時填表入檔,并沒有定期跟蹤分析、更新完善,甚至很多學生并不知道自己有心理檔案的存在。
“學生心理健康不容忽視,必須要為中學生建立常規化心理體檢跟蹤體系。”史鑫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可組織醫院相關科室或有資質的心理服務機構與學校一對一對口合作,與中學生一年一次的常規身體體檢同期進行心理體檢,利用發放學生心理健康量表、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等學生心理健康專業測評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狀態、親子關系、人際關系、壓力狀態等全面評估,將測評結果錄入心理檔案,用于長期跟蹤及評價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確保心理檔案中出現的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
趙犖委員:多方協力,對校園暴力說“不”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屢見報端,嚴重影響廣大師生的身心健康,威脅著校園安全。
“校園暴力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和隱蔽性,導致受害人不敢向老師和家長反映,選擇忍氣吞聲、破財消災,但往往適得其反。”西安市政協委員、陜西方農科工貿有限公司法人趙犖說,如何處理和預防校園欺凌和暴力,是廣大老百姓非常關注的事情,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今年省兩會上,趙犖在《關于防范校園暴力的提案》中建議,預防校園暴力事件,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更包括司法機關在內的各方齊心協力,形成合力;面對校園暴力,要勇敢說“不”,及時向老師、家長和學校報告,加強自身保護,學校要協同家庭共同保護;學校要加強法制教育,增強與執法部門的聯系,嚴懲社會不良分子對在校學生的騷擾,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各界導報首席記者 李榮 文/圖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