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小微企業在復工復產中的融資難,中國銀行陜西分行實施利率優惠、開通應急貸款“綠色通道”、簡化授信審批資料等助力復工復產。利用大數據平臺,對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實現24小時投放,打通融資授信“最后一公里”。
西安這家生產電磁線的企業,如今已經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了。今年2月,他們受疫情影響,一整月都沒能開工,差一點資金鏈就斷裂了。
西安華隆電工器材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徐敏:“因為我們這個行業原材料是電解銅,上游企業都是款到以后才發貨,我們的下游供應商都是掛賬的形式,所以就等于我們擠壓在中間,資金的缺口還是比較大的。”
這家企業專門為特高壓變壓器生產電磁線,專業性強但是利潤率不高,上下游企業的正常供貨和快速回款是企業生存的關鍵。就在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沒想到中國銀行竟然主動找上門來,要提供貸款。
徐敏:“我們這次中國銀行的貸款是1000萬,短時間內就完成了貸款和放款。有了這筆資金,我們后面的生產就正常了,我們就可以按時給客戶交貨了。”
中國銀行之所以會找到這家企業,背后是大數據的幫忙。這個在全國試點推行的“中銀小微貸平臺”,打通了銀行、生產企業和稅務部門的數據,不僅掌握銀行大客戶的經營情況,還能了解到上下游產業鏈上中小企業的資金流水和納稅情況。通過大數據分析,就不難發現,哪些中小企業資金壓力大,急需幫助。
中國銀行陜西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審批團隊主管屈曉軍:“通過我們大數據的平臺系統來識別了解到企業資金需求的這種狀況,第一時間派出轄區的客戶經理前去對接,達到我們行準入標準以后,我們就可以在線上受理這種貸款申請。”
中國銀行陜西分行鼓樓支行客戶經理陳曌:“這個1000萬元授信額度是個什么概念呢,是一個隨借隨還循環使用的,如果客戶只使用200萬,剩下800萬是可以不用給他計息的,極大的節約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不僅找準企業痛點、還要打通融資堵點。針對中小企業在貸款擔保缺少足額實物抵押的現狀,大數據平臺再次發揮作用,通過對企業稅務數據、產業鏈上下游關聯數據等等進行分析,形成大數據貸款報告。
屈曉軍:“讓數據多跑路,盡可能的節省審批時間,另外對這個疫情沖擊較大的一些困難企業,我們提供了貸款延期,幫助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從1月25日到4月7日,中國銀行陜西分行共向431戶小微企業投放貸款18.65億元,貼現10.11億元;其中,單戶授信金額1000萬元以內普惠型小微企業共投放貸款6.28億元。(樊鵬 劉濤瑞)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