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穩步回升 高質量發展邁新程——二〇一九年陜西經濟發展述評
制圖 辛剛
記者 汪曼莉
從一季度經濟增速6.3%,到上半年5.4%、前三季度5.8%,再到全年6.0%,2019年陜西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回升、結構持續優化、發展活力增強、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的良好態勢。
2019年,是近年來我省經濟下行壓力最大的一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統籌做好“六穩”工作,大力發展“三個經濟”,科學謀劃、積極作為、精準施策,交出了一份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健康發展的滿意答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企穩回升 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較上年加快1.2個百分點,糧食總產量居歷史第3高位;工業生產逐季回升,規上工業增加值全年增長5.2%,達到了年內最高水平;服務業增加值增長6.5%……多項主要指標的企穩回升,支撐陜西經濟在總體運行平穩的基礎上實現回升。
數字背后蘊深意,包含了更多的內涵和更重的分量。
——這是結構持續優化改善的企穩回升。
從供給看,近年來,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持續高于GDP,經濟結構不斷優化。2019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6.5%,高于GDP增速0.5個百分點;占GDP比重為45.8%,較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占GDP比重13.2%的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2%,占GDP比重6.6%的金融業增長7.1%,現代服務業增長加快,助推經濟增長質量提升。
從需求看,消費升級態勢明顯。與消費升級相關的商品零售額增長較快,其中金銀珠寶類、化妝品類、中西藥品類、書報雜志類商品零售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同時,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工業投資增長11.5%,達到2014年以來最好水平,民間投資增速高于全國1.3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7個百分點,為我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這是以綠色為發展底色的企穩回升。
預計全年,全省高耗能行業增加值較上年增長4.8%,低于規模以上工業0.4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5.6%,較上年降低0.9個百分點。
2019年全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改善2.0%,保持連續三年改善;平均優良天數較上年增加1.3天。50個國考水質斷面中,Ⅰ類至Ⅲ類比例優于國考指標7.6個百分點;消滅劣Ⅴ類斷面,優于國考指標2個百分點。全年治理沙化土地105.39萬畝,造林806.4萬畝,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大力推進。
——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企穩回升。
2019年,全省就業人數穩步增加,價格形勢總體穩定,民生領域穩中有進。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穩定就業放在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的突出位置,全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3%,低于4.5%以內的年度目標任務。物價運行總體平穩,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9%,實現了3%左右的年度預期目標。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3%和9.9%;全年57.88萬貧困人口脫貧,29個貧困縣摘帽,脫貧目標如期實現。
動能蓄積 發展活力競相迸發
2019年9月11日,剛剛投產不久的西安比亞迪公司草堂廠區焊裝工廠生產線上,工業機器人靈活地轉動機械手臂,精準無誤地焊裝轎車外殼。
這是西安比亞迪公司年產3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擴產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全部達產后可年產3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預計可實現年產值400億元。
2019年,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在確保傳統動能貢獻不減的情況下,我省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加速蓄積。
新產業加快成長。2019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1%,占GDP比重為10.7%,占比較前三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增長11.1%,高于規模以上工業5.9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的10.8%,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8.0%,持續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新業態快速聚集。新興消費模式帶動作用明顯,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銷售額持續呈引領態勢,全年增長19.6%,占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的10.8%,較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全年快遞業務量增長28%,電子商務、網上零售、快遞業均較快發展。
新產品較快增長。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較高附加值的工業新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其中單晶硅產量增長2.3倍,太陽能電池增長22.1%,工業機器人增長21.6%。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有力增強了我省經濟增長的內生活力和發展動力。
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目前,全省綜合創新水平指數居全國第9位,其中科技活動產出指數居全國第4位,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居全國第7位。2019年,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達1467.83億元,居全國第6位。在陜兩院院士總數達71名,獲國家科技獎和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穩居全國前列。
新動能加快培育,我省經濟發展的活力日益迸發。隨著“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和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全省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的54.6%,較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新登記市場主體125.96萬戶,較上年增長39.14%,首次實現年登記量過百萬戶;市場主體總數增長29.75%。2019年年末“五上”企業數量達到24725戶,增長7.8%。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預計增長20%左右,增速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全年接待境內外游客人數增長12.2%;旅游總收入增長20.3%,文化旅游業持續發展壯大。
持續發力 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2020年1月1日零時,中歐班列“長安號”滿載日用品、電子零配件、服裝等貨物,一路向西,由霍爾果斯口岸出境,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最終抵達捷克布拉格。
越跑越快的中歐班列“長安號”,在2019年共開行2133列,運送貨物總重達180.2萬噸,分別是2018年的1.7倍和1.5倍,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核心指標均居全國前列。
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獲批、國際第五航權客貨運航線開通……陜西“三個經濟”持續發力,構建陜西對外開放新格局。
外向型經濟成效初顯。2019年,陜西實際利用外資77.29億美元,同比增長12.9%。目前,已有78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陜西投資設立121家外資企業。全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增長49.1%,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
樞紐基礎日益穩固。第五航權客運、貨運航線均已開通,2019年1月至11月,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航空貨郵吞吐量增長21.2%,居全國十大機場首位。機場城際、西安地鐵1號線二期建成運行,西銀高鐵、西安火車站改擴建、19條高速公路等項目加快建設,成為推動陜西發展“三個經濟”、加速邁向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的強力引擎。
國際產能合作漸入佳境。中歐合作產業園聚集了德國博世、寶馬,法國阿爾斯通、達能等世界500強企業多個項目。中俄絲路創新園吸引了包括俄羅斯立德創新中心、俄羅斯奔薩發展集團、俄羅斯金蘋果集團等在內的40家企業入駐園區,開展了包括科教、人文、經貿的一系列合作項目。
從全力以赴穩增長到結構持續優化,從改革創新發力到發展活力持續增強,2019年,陜西經濟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變化新態勢,開創出新氣象新格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盡管面臨的風險挑戰依然嚴峻復雜,但我國經濟穩定向好、長期向好,我省發展機遇大于挑戰的總體形勢沒有改變。以新理念實現新跨越,以創新驅動聚集發展動能,以“三個經濟”實現持續開發,陜西經濟必將在高質量發展中邁出追趕超越新步伐。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