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探索扶貧與發展的道路上篤定前行
革命圣地延安,延川縣梁家河村。順著山路來到萬千褶皺的大山深處,陜西今年第一場大雪,為梁家河的黃土地蓋上了一層厚重的棉被,預兆著新年的豐收景象。
1月7日下午,陜西延川,雪后初霽。老撾總理通倫踏雪來到梁家河村探訪。面對眼前欣欣向榮的村落,這位來自我國社會主義友好鄰邦的領導人發出了由衷的感嘆:“梁家河村很有名,雖然現在發展了,但傳統文化和歷史保存得很好。”
設立在村委會的梁家河村史館,通過圖文資料,記錄著一段段不平凡的時光。
50年前,梁家河有過一段苦日子:住的土窯洞里,滿是虱子和跳蚤。有人一年四季只有一套衣服,天冷縫上棉絮,天熱再拆下來。糧食不夠,人們早晚兩頓吃稀的,中午吃頓干飯,常常挨不到晚上腹內已空,有人會取一撮鹽,用水沖了,趁腹內飽脹趕緊入眠……
這些記錄在紀實文學《梁家河》里的場景,如今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上世紀60年代末,不滿16歲的習近平從北京來到梁家河村插隊落戶,后來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帶領梁家河村民和知青打壩淤地、修沼氣池、創鐵業社……切切實實改善了當地的生產生活條件。
在梁家河村史館,通倫和隨行的老撾代表團領導干部一邊仔細聆聽村黨支部書記鞏保雄的講解,一邊凝神觀看圖片。過去交通全靠走路,如今修起了柏油路。鄉親們從窯洞搬到寬敞明亮的磚瓦房,用上了互聯網,老人們享有基本養老,村民們有醫療保險。在得知梁家河村的人均年純收入從2012年的7917元上升至2018年的21600元后,通倫扶了扶眼鏡,駐足觀看墻上的數字,露出了贊許的神情。
現場的介紹,讓人仿佛走進了一條時光走廊。告別了貧窮落后的舊面貌,再也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種蘋果、搞養殖、開客棧、辦農家樂……如今的梁家河,開始發展以農、林、牧相結合的農村經濟模式,人們的生活日漸富足。“梁家河這個小村莊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聽得入神的通倫連連點頭。在現場動情地說:“梁家河村以前很窮,現在村民都脫貧致富了,讓我印象深刻……我堅信,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英明領導下,一定能在今年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完成好各項任務。”
從村史館到知青舊居,從陜西第一口沼氣池到磨坊和縫紉社,處處細節,組組物件,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與老鄉們甘苦與共、風雨同舟的奮斗歷程,通倫對此很感興趣,在參觀過程中不時拿出手機,細細拍照。他表示:“得知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梁家河工作生活了7年,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幫助村民搞生產,這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這也進一步堅定了老撾黨和政府帶領人民群眾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特別是要與人民同甘共苦,向人民學習,積累知識,提高能力,才能完成好人民交付給我們的重任。”
在梁家河村村委會院落的紅墻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分外醒目:“陜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鄉”。“他是從這里開始奮斗……帶領國家取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成就。”通倫滿懷敬意,帶著隨行的老撾代表團領導干部一起,在標語前合影留念,笑容定格在閃光燈里。
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離開梁家河時,通倫若有所思。雪后的陽光,照耀著這個充滿幸福感的山村,路邊傳來的旋律很悠揚:“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