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國家發改委公布《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要積極推動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釋放出了一系列重大信號: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加大推進力度;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覆蓋面將進一步擴大;房地產調控將實現城市間協同……
干貨1
這些大城市落戶限制取消或將放開放寬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推進力度,推動未落戶城鎮的常住人口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2019年底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全面推進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
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并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
干貨2
優化城鎮化布局形態
新的城市群呼之欲出
深入推進城市群發展。有序實施城市群發展規劃。有序推動哈長、長江中游、北部灣、中原、關中平原、蘭州—西寧、呼包鄂榆等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建立健全城市群協調協商機制。
堅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推動一些中心城市地區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
干貨3
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
房地產調控政策將城市間協同
探索建立中心城市牽頭的都市圈發展協調推進機制。加快推進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支持建設一體化發展和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在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都市圈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地區調劑。健全都市圈商品房供應體系,強化城市間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協同。
干貨4
深化“人地錢掛鉤”
大城市土地指標將增加
在安排中央和省級財政轉移支付時更多考慮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落實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在安排各地區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時,增加上年度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的權重。完善財政性建設資金對吸納貧困人口較多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的補助機制。
干貨5
支持特色小鎮有序發展
建立規范糾偏機制
建立典型引路機制,堅持特色興鎮、產業建鎮,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逐年挖掘精品特色小鎮,總結推廣典型經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完善政銀企對接服務平臺,為特色產業發展及設施建設提供融資支持;建立規范糾偏機制,逐年開展監測評估,淘汰錯用概念的行政建制鎮、濫用概念的虛假小鎮、缺失投資主體的虛擬小鎮。省級發展改革委要組織特色小鎮和小城鎮相關部門協調推進,避免政出多門、產生亂象。
干貨6
大城市人多了
公共服務不打折
教育方面: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 通知提出,教育方面,在隨遷子女較多城市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
醫療方面:支持知名三級醫院在中小城市設分支機構 將更多三級醫院布局在中小城市,支持大城市知名三級醫院在中小城市設立分支機構。
社保方面:全面推進建立統一城鄉居民醫保制度 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擴面,指導各地區全面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
針對《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有專家表示,至少會產生三個比較重要的影響:
將出現更多“城里人”專家表示,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近百座城市全面取消或放開放寬落戶限制,將對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產生較大的吸引力。
公共服務覆蓋面將更廣 很多人擔心,隨著更多人實現城鎮化,將會對現有的公共服務資源帶來一定的沖擊,不僅是數量,也包括質量。專家表示,從通知來看,這一擔心大可不必。無論是教育、醫療還是養老等大家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相關的公共服務覆蓋面將進一步擴大。
房價將迎來考驗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說,隨著相關政策的落地,人口流動總體上將向大都市和大都市周邊聚集,或許會對區域房價帶來一定影響。 綜合新華社、經濟日報等 制圖/張永文
>>特別關注
放開放寬大城市落戶政策
對陜西及西安有何影響
專家:應發揮陜西及西安在關中平原城市群引領作用,加快發展步伐
4月8日,發改委在網站公布了《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大城市放開放寬落戶限制,涉及陜西的“有序推動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等提法引發關注。
有序推動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
財經評論人士劉曉博說,事實上,西安、石家莊等一批大城市已經在執行落戶政策。數據顯示,西安、鄭州加入“千萬俱樂部”,西安常住人口破千萬,即將進入超級都會時代。英大證券經濟學家李大霄分析說,這個政策,對一大批城市的產業聚集、人口聚集有非常大的影響,也會對相關城市的交通、建設、產業發展,帶來更多、更好的前景。中信建投證券投資顧問孫佳欣分析,這些規劃和具體實施,可能將改變一些城市的功能、產業和布局,對以后城市的發展格局有重大影響。
在“優化城鎮化布局形態”這一部分提到,加快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序推動哈長、長江中游、北部灣、中原、關中平原、蘭州—西寧、呼包鄂榆等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建立健全城市群協調協商機制。
在“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中提到,探索建立中心城市牽頭的都市圈發展協調推進機制。專家分析,2018年2月,《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發布。同時,作為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西安成為第9個國家中心城市,各方面都有較大發展。
西安交通大學郝淵曉教授對華商報記者分析,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由于多方面原因,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積累多年、產業聚集、實力雄厚,關中平原城市群相比其他城市群,有一定差距,但是也有很多優勢。因此在制度創新,建立健全協調機制,要有突破。應發揮陜西及西安在關中平原城市群的引領作用,加快發展步伐,實現追趕超越。
西安郵電大學張鴻教授分析,新型城鎮化進程將是大城市帶動城市群、引領高質量發展。西安招才引智、招商引資,吸引了人口、企業落戶,也吸引了資本和產業,應該說有很多進步。面向未來,西安還要提前布局。比如,提高數字方式對傳統產業的貢獻,加大對涉農板塊的支持,構建物流基地等。
應正確處理好大城市和鄉村振興的關系
中商聯商業研究專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建紅分析,這份文件意義深遠,關系到很多企業和很多人的發展。城鎮化已經作為“擴內需,穩增長”的重要方式,未來的城鎮化實際上是做大城市及周邊,小城市要遵循精細化發展、小而美的規律。
郝淵曉教授建議,應正確處理好城鎮化,特別是大城市和鄉村振興的關系,同時落實“房住不炒”,做好預警機制構建,防止過度解讀政策,遵守規律,科學發展。
劉曉博分析,新型城鎮化實質是率先發展“以大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圈、城市群”,做大“核心城市”及其周邊。讓城市群變成“都市圈”,軌道交通、大房企、大企業都可參與建設和運營。
王建紅分析,對城市來說,增量人口就是未來,目前西安等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落戶,后續也需要在產業、就業、住房方面提供支持。文旅專家朱林分析,特色小鎮也將優勝劣汰,可以發展旅游,但是更考驗運營內功。 華商報記者 黃濤
>>知道一下
西安常住人口去年年末突破1000萬
西安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西安調查隊于2019年3月17日發布《西安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在《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章節中,公報顯示:2018年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1000.37萬人,比上年末凈增加38.70萬人。
其中,男性人口511.79萬人,占51.2%;女性人口488.58萬人,占48.8%,性別比為104.75(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
昨晚,記者從西安市相關部門了解到,截至2018年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986.87萬人。除了周至、藍田外,西安城區的戶籍人口有800多萬人。 記者 卿榮波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