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省政協十二屆七次常委會議在西安召開。 記者 杜靜波 攝
編者按
奮進新時代,追夢正當時。日前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為全國人民共筑中國夢凝聚起了上下同心、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
會上凝心聚力,會后貫徹落實。3月20日,省政協召開十二屆七次常委會議,專題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結合學習體會,與會委員圍繞我省對外開放、脫貧攻堅、污染防治等熱點話題談建議、話發展。
□ 記者 唐冰
優化進口結構,積極擴大進口;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允許更多領域實行外資獨資經營;加快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執行一致性,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公正市場環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新舉措。
在3月20日召開的省政協十二屆七次常委會議上,陜西如何推進對外開放向縱深發展,成為與會委員關注討論的焦點話題之一。
針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進一步開放領域,優化開放布局,以高水平開放帶動改革全面深化。”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陜西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義光說,近年來,陜西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主動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走到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
開放,意味著更多的合作機會。張義光說,國際合作的更加廣泛,將促使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提高發展質量。
“這是一個共贏的局面。”張義光認為,對于企業來說,在這個過程中,應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樹立正確利益觀,決不能抱著“挖金礦”“一錘子買賣”的思想,而是要致力于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他建議,省上要加大對走出去企業的金融支持,幫助企業做好與絲路基金、亞投行等金融機構對接,設立對外開放基金,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全周期的金融服務。
“很多時候,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都是因為獲取到的信息不夠權威和及時。”張義光建議,可由政府牽頭,以相關企業為依托,搭建我省走出去信息平臺,及時發布、解讀國家相關政策。建立定期交流合作的論壇,加強信息溝通,加強與國外陜西商會的合作,組織企業在海外推介,整合陜西海外企業資源,真正實現抱團出海,抱團發展。同時,建立海外企業咨詢委員會,加強對我省對外開放政策法規的研究,為海外企業走進來和省內企業走出去提供建議和方案。
針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省政協委員、省貿促會會長薛華說,這是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充分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
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以來,陜西先后得到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陜西)自貿試驗區等國家層面的支持。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陜西省“一帶一路”建設2019年行動計劃》提出,要著力構建交通商貿物流中心、國際產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國際文化旅游中心、絲綢之路金融中心。薛華認為,這是陜西在新時代推動更高質量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政策和方向都有了,關鍵就在如何貫徹落實。”
2018年,我省外資企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進出口均保持了良好增長勢頭,陜西外貿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但從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今年1月份,我省外貿進出口未能延續上年增長勢頭,加之上年外貿高增長的基數因素,對外貿易出現負增長,開局不容樂觀。
“如果要保持和去年一樣的增長,任務還是很艱巨的。”薛華認為,在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有關外貿的各項政策措施的基礎上,要積極搭建交流平臺,加強與境外政府、企業和相關商協會的聯系,進一步擴大陜西“朋友圈”。同時,要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尤其是要支持本土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從全國兩會釋放出的信號來看,部分金融開放政策將在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先行先試,這將為金融進一步開放探索可復制推廣的經驗。”省政協常委、香港高信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裁藍國慶說,去年以來,我國出臺一系列金融開放政策措施,向國際社會發出了強烈的開放信號,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的出臺,這些都為引領我國金融業進入全面開放新時代提供了必要政策支持。
藍國慶認為,隨著對外開放的加速,金融業將成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及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主力軍。對于陜西來說,應該緊抓機遇學習先進經驗,努力建設好絲綢之路金融中心。
“要縮短陜西與東南沿海省份的差距,就需要一套將陜西對外開放向高層次、寬領域、縱深化發展的金融方略。”藍國慶認為,這其中,金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首當其沖。他建議,政府層面可以建立國際金融人才培養交流機制,推動與香港、紐約和新加坡等國際知名金融中心建立常態化、機制化的人才培養與交流機制,引進國際高端金融人才和相關培養培訓項目。“同時還要打造和做好吸引金融人才安心在陜西生活工作的配套服務,切實解決金融人才的后顧之憂,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