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興,天下通。
6年前,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6年后,“一帶一路”從倡議走向實踐、從愿景變為行動,進展和成果超出預期,影響力、號召力日益增強。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陜西,這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省份,繼承和發揚絲路精神,把陜西發展同沿線各國發展結合起來,給予了古絲綢之路新的時代內涵。一條條承載著陜西與沿線國家人民希望的經貿大道、文化之路,愈走愈寬廣。陜西站在了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最前沿。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陜西如何抓住機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陜西代表委員圍繞這一話題紛紛建言獻策。
互利共贏
讓企業共享“一帶一路”發展紅利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共商共建共享是基本原則。優秀的品質加上互利共贏的理念,使陜西企業在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上走得更遠更好。”全國政協委員、陜西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義光在談到對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的理解時說。“互利共贏”是陜建集團一直堅守的發展理念。近年來,陜建集團通過人力資源、材料采購等屬地化舉措,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目前已在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12個絲路沿線國家開展了相關業務。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基礎和優先合作領域。”張義光認為,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企業要努力提升融資和運營能力,打造投資、規劃、設計、建造、運營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提升價值鏈,并推行屬地化經營,深度融入當地發展。國家也應加快國內外行業標準間的銜接,加大對中國標準的宣傳力度,方便企業抱團闖市場。
資金融通
讓金融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在陜西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源在陜西聚集、融通,一股股金融活水澆灌著在陜西、國內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產業之“花”。截至2018年6月底,陜西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達2258億元,涉及國內2898家企業、31家境內銀行的230家分支機構、1748家境外銀行,輻射114個國家和地區。
全國人大代表、榮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史貴祿建議,陜西應緊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更好地發揮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優勢,加大境內外金融機構和國際化金融人才的引進力度,提升金融業開放水平;積極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銀行、信托、基金、財險、壽險等領域,持續提升金融業的發展活力和整體競爭力;陜西企業應積極解放思想,主動開拓直接融資渠道,借助資本市場更快地發展壯大,讓產業與金融共生共榮。
發揮優勢
加快融入全球供應鏈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再加上自貿試驗區、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等重大機遇,陜西正加快走向對外開放最前沿。”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生榮說,陜西應充分發揮地處中國地理版圖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著力打造以鐵路為骨干、多種交通方式融合發展的樞紐經濟,更好地發揮交通樞紐的中轉、集散和分撥功能,提高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乃至全球供應鏈的連接效率,形成帶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西安港”是國內首個獲得國際、國內雙代碼的內陸港口,向西的中歐班列“長安號”和向東往返青島港的海鐵聯運班列都實現了常態化開行。陜西已初步形成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立體物流體系。劉生榮認為,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方面,這樣的優勢不可多得。他建議,陜西要把這一優勢用好用足,進一步加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通商貿物流中心的建設力度,加快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合作共建
打造西安“一帶一路”醫療中心城市
“對西安來說‘,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全國政協委員、西安市副市長徐明非認為,西安應繼承和發揚絲綢之路精神,充分發揮醫療資源優勢,打造“一帶一路”醫療中心城市,為“健康絲綢之路”貢獻力量。
近年來,我國在打造“健康絲綢之路”上,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醫療領域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西安市在這方面也作出了諸多努力,借助醫療資源充足、交通條件便捷、文化底蘊豐富等優勢,打造“一帶一路”醫療中心城市正當其時。
徐明非建議,啟動一批具有長遠意義的新項目,由國內知名醫院、醫學院校、具有較強實力的城市牽頭,建立“一帶一路”公共衛生聯盟、醫院臨床專科聯盟等合作機制,打造地區性醫療中心;充分發揮西安市在醫療、教育等方面優勢,做大做強醫學院校,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臨床技術培訓、醫學教育等合作項目,以實現深度融入、互利共贏。(記者喬佳妮高振博)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