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立平正在雕刻門神年畫
□記者李鵬文/圖
在寶雞市鳳翔縣一帶,春節貼年畫是當地一項重要年俗。
在鳳翔提起年畫,就不得不說匠人邰立平。
位于鳳翔縣城以東的南肖里村是鳳翔年畫中心,根據祖案記載,邰氏家族早在明初洪武年間就從事木版年畫制作,這門手藝傳到邰立平這里,已經是第20代。
單純質樸自成流派
在古城西安,過去年節時東南西北四個城門會張貼四對八幅1.1米X0.6米的年畫,畫上分別是方弼、方相,上朝秦瓊、上朝敬德,加官進爵、加官進祿,執锏秦瓊、執鞭敬德。這八幅年畫就是出自67歲的邰立平之手。
鳳翔年畫造型粗獷,色彩對比強烈,多為黑色線框加紅黃綠藍四色套印,在陜西民間年畫中自成流派。邰立平說,城墻南門懸掛的“上朝秦瓊和上朝敬德”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一對。相傳,唐太宗夜里聽見門外有鬼魅呼號,秦瓊上奏愿與敬德立門以伺,果然一夜平安。后來唐太宗命畫工照二人形象描繪了畫像貼在宮門外,后世便沿襲下來。
一人撐起傳承大旗
鳳翔年畫畫風粗獷看似簡單,實則不然。邰立平介紹說,鳳翔木版年畫是用梨木當作版子,木質軟硬適中比較細膩。梨木砍來后需要自然陰干6至8年才能雕刻。向他這樣的熟練工,刻一副年畫的板子也得近一年。
邰立平9歲時跟著爺爺邰世勤學畫樣。在他印象里,爺爺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年畫、皮影、磚雕、石雕、畫社火臉無所不精,是當地有名的“全把式”。
隨著時光流逝,一些家傳老畫版的丟失,為恢復傳統年畫,邰立平沿著父親當年走過的路,設法搜尋散落各地的畫樣,“我家中保存有幾十個墨線稿子,我又從親戚家找了幾十個樣子,后來,我還去了西安省藝館……”
從1978年到現在,邰立平一共恢復了鳳翔木版年畫近500套2000多塊版,包括門神、風俗畫、戲劇故事、窗花和恢復舊板五大類。
從集市走向博物館
“1978到1988年的10年間,大概是傳統鳳翔年畫的最后一抹輝煌。”邰立平回憶說,那時候全縣尚有上百家年畫生產商,單是南肖里村就有六七十家,每到年關,來自西北各地的商販還會前來批發年畫;每到臘月,自己家中擠滿了來自青海、寧夏、甘肅等地的商販。
后來隨著膠印年畫推出,老百姓很快接受了這種更結實更方便的年畫,傳統年畫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到了1990年,整個鳳翔縣只有邰立平一家在做傳統年畫了。
在現代印刷品的沖擊之下,邰立平開始了轉型探索。他嘗試用宣紙印畫,更精細地印刷。在做了一段時間資料年畫后,他又將年畫用的傳統顏料換為國畫顏料,以滿足收藏者的需求。
時至今日,邰立平的年畫作品已成為高端收藏品。邰立平的三個子女和兒媳都在做木版年畫的傳承發展工作。不久前,兒媳王怡璇設計的2000冊鳳翔木板年畫日歷作為一款文創產品,在短短半個月內就被一搶而空。王怡璇說,希望通過更豐富的形式,讓這項承載著民俗和美好寓意的中國傳統技藝流傳下去。
《各界導報》 2019年02月18日 第4254期 第四版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