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杰 劉菁
走進富縣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出乎意料的是少見辦事群眾的“冷清”,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廳內信息公開顯示屏上卻一派“熱鬧”。
“綠燈就是正在辦理,黃燈就是馬上到時間了。”12月17日下午,指著實時顯示事項辦理進度顯示屏,富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楊小東解釋說,之所以大廳內群眾少,是因為“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通過“多點”,讓辦事群眾實現了全域無差別就近辦事受理,“通俗講,就是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富縣縣委、縣政府聚焦民生領域難點、痛點和堵點,深入調研,檢視問題,集中力量解決群眾關切的民生問題,通過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釋放“多、快、好、省”改革紅利,凝心聚力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為了解決傳統審批資源分散、程序繁雜、效率低下、成本過高和群眾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突出問題,富縣在前期不斷探索基礎上,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與電子政務建設有機結合,在延安市率先搭建了覆蓋全縣所有部門和鄉鎮的“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
記者了解到,自8月1日平臺正式上線運行以來,截至12月17日16時50分,共受理群眾提辦事項1263件,辦結1260件,單項審批時限最高壓縮了70%,平均壓縮59%以上,行政審批效率提升了60%以上,且辦件數量呈逐月加速遞增趨勢。
“目前已上線的84個審批事項和24個便民服務事項辦理環節核減30%,所需資料減幅45%,辦理時限平均減少59%。”楊小東說。
群眾辦事全域無差別受理
行政壁壘和權力圍墻造成部門間“信息孤島”,導致行政效能低下,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是一道必須答好的時代關切題。
富縣通過辦事流程再造,即,對事項辦理所需資料進行精簡,對審批環節、時限進行壓縮,將精簡化辦事流程提交縣委、縣政府研究確定后,以正式文件印發并告知社會公眾,為一網通辦創造了條件。
據介紹,富縣按照延安市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部署成立了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同時劃轉其他15個部門83類118項行政許可事項,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審批”。
“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進一步優化了便民服務,形成了‘多點受理、一次提交、限時辦結’和‘整體聯動、數據互通、高效便捷’的全域通辦模式。”富縣行政審批服務保障中心副主任薛飛說,目前在全縣12個鄉鎮、8個社區都設有基層便民服務站,辦事群眾真正實現了“少跑腿”。
事項辦理全流程可追溯
“門難進,臉難看”,群眾辦事中出現的歪風邪氣曾飽受詬病。如今,無論是在政務服務中心大廳,還是任何一個便民服務站,辦事群眾只需遞交申請材料,由受理窗口工作人員“一次性”推送至辦事部門,辦理過程限時辦結“公開、透明”,徹底杜絕了不正之風問題。
“不見面審批”備受群眾夸贊。在富縣政務服務中心大廳顯示屏上,群眾可以直觀通過紅黃綠警示燈顯示,得知限時辦理事項情況。據了解,為了讓辦理流程更透明、責任更清晰,確保“不見面審批”不走樣,縣紀委、監委對平臺事項辦理全過程進行實時監督,嚴禁“體外循環、孤網辦理”,此舉有效杜絕了“不作為、慢作為”現象。
富縣鄜城街道開元社區有居民7000多人,自“互聯網+政務服務”開通運行以來,已辦結40多件次便民事項,涉及一孩二孩準生證、養老高齡補貼、助學申請補貼等。
群眾對“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如何評價?開元社區總支書記陳芳霞快人快語:“這個反響還是特別好,你想現實中居民辦事,特別是機構改革后有些部門連在哪兒都找不到,現在辦事只需要到社區來,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