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張超 記者 張姣姣
告別了半山腰的土坯房,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7畝小麥、6畝柴胡、近5畝玉米……家住金臺區硤石鎮暴家河村的白讓緒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但誰能想到,2年前的他對生活一籌莫展,消極悲觀的情緒讓他一天意志消沉,不愿與人溝通。
說起發生在自身的變化,白讓緒說金臺區一系列扶貧政策幫他度過了難關,扶貧干部、心理咨詢師常常與他談心解開了他心中的“苦疙瘩”,讓他重燃生活希望。
找準癥結對癥下藥 解開心疙瘩
2年前,金臺區硤石鎮暴家河村的白讓緒的父親患病,母親因病去世,家中欠下12萬元的外債,弟弟在外打工,全家靠白讓緒一人操持,家庭的貧困讓姑娘們望而卻步,他的婚事屢次告吹。
這一連串的打擊,讓白讓緒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那時候內心不平衡,老覺得人生盡是不如意,活著一點意思都沒有。”他的情況引起了村鎮扶貧干部的重視,咋樣解開他心里的疙瘩?
就在這一年,金臺區創新醫療救助與心理疏導相結合的“身心兼治”健康扶貧新模式,以蟠龍、硤石、金河等7個省級貧困村為重點,制訂心理健康扶貧工作計劃,明確工作目標,主要任務等,設立心理健康扶貧咨詢點。緊緊圍繞“找準癥結、對癥下藥”的思想,實施“開展普查、分類施治、創新載體、注重宣傳”心理健康扶貧“四步走”解決重點人群心理問題工作方案,逐步改變貧困人口對事物及社會角色的認知,引導其重新拾起對生活的信心。
陽光灑向心田 生活有了奔頭
金臺衛健局和悅上心理工作室工作人員走村入戶,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婦女和計生特殊家庭人員、精神障礙恢復期患者500人發放《SCL-90專業心理健康測評表》進行心理評估,掌握了解問題癥結所在,為做好心理疏導、醫療救治奠定基礎。
“工作人員大老遠上門來,一遍遍給我講政策、開導我,確實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被困難嚇倒的人,這么多人關心我,事在人為,我得活出個樣。”白讓緒的信心增加了,生活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有了政府的補貼,這么好的房子我沒花一分錢。在區上領導的關心下,我老父親的病得到了及時的治療,現在康復狀況良好。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還經常來家里看望我,讓我感受到社會的關心和溫暖。”
如今,在大家的鼓勵下,白讓緒種糧食,挖藥材、編籮筐,外債還得只剩下1.1萬元。區上還為暴家河村硬化道路、安裝路燈、實施飲水工程、建設標準化衛生室、農村幸福互助院等,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游客多了,周末、長假游客絡繹不絕,白讓緒和村民們的土特產更是賣得火熱。
記者來到白讓緒家,家里的柴火堆放整理,屋里收拾得干凈整潔,柴胡正在院里晾曬,生活正在朝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我都覺得自己還有用武之地,人比過去開朗精神了。”白讓緒樂呵呵地夸獎起自己。
分類診療因人施策 一對一解決問題
為了將工作更好地開展,金臺衛健局和悅上心理工作室工作人員在前期的摸底基礎上,為存在心理問題的人員逐一建立《金臺區貧困戶心理健康檔案》,突出重點,全面實施分類診療。針對輕度心理問題的貧困人口,制定個體化健康指導,定期進行心理疏導,消除不滿的情緒,摒棄焦慮和自卑心理,逐漸接納自我缺點,提升自我認知,改變生活現狀。針對中度心理問題的貧困人口,找準問題癥結所在,提供實質性幫助,打消思想顧慮并解決困惑。針對重度心理問題患者,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相結合的方法,提供一對一、面對面的心理疏導、行為矯正,幫助他們更好的應對生活和工作中出現的困難,進而找到更好的辦法去解決困難和問題。
硤石鎮一位貧困戶,他因和親友糾紛,一只眼睛受傷失明,從此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和動力。通過細致耐心地心理疏導,佐以藥物治療后,漸漸的接納自我,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自身焦慮癥狀正在逐步消除,自卑心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與之前相比,現在能夠較好的與他人溝通交流,情況正在向積極方面發展。
綠色專線、暖心卡 心貼心服務群眾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段鋒利介紹,最初我們走訪遇到過因村民對心理健康不了解,不愿意積極配合的情況,為此工作人員對村民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旨在讓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問題?有了心理問題應該怎么辦等科普知識的宣講。隨著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的深入開展,村民們對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考慮到保護受訪者的隱私,及時有效解決問題,金臺衛健局專門開通了“綠色專線”,讓居住在山區的村民們能通過電話、微信等現代化通信設備隨時找到心理咨詢師,做到有心理困惑及時能得到疏解。此外,今年金臺區衛健局新增“暖心卡”服務,工作人員所到之處為村民人手送上一卡,所到村鎮的衛生室門前張貼“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海報、心理健康宣傳單的發放,努力讓更多的群眾因心理幫扶而受益。
據統計,2018年至2019年,金臺區范圍內已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講座7場,受益群眾達550人,完成心理健康評估篩查630人,為37人定期提供面對面心理健康咨詢,對2名典型嚴重心理疾病患者實施了心理疏導治療。
金臺區“身心兼治”健康扶貧新模式,讓全區健康扶貧跑出加速度,激勵貧困群眾堅定信心,振奮精神,積極努力克服眼前困難,在社會各界的幫扶基礎上,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奔向美好新生活。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