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懷在介紹微縮版“西安城”,老伴倪利珠陪伴著他。
□魏丹丹文/圖
12月17日,走進西安市長安區灤鎮街道內苑村,80歲的梁德懷老人正在家中二樓工作室專注地做著木工。聽說要采訪,他吃力地站起來,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走向他的微縮版“西安城”,“那邊是鐘樓、這個是安遠門,那個是廣仁寺……”老人興奮地介紹著。
這座微縮版“西安城”是用10萬余個木質零件組成的,作品嚴格按照榫卯結構制作,前后花費了23年的時間。
立志再現“西安城”
“我從小就對木工制作方面的書籍感興趣。”梁德懷年輕時一有機會就喜歡動手做些小玩意,十幾歲的時候他就能幫忙為鄉鄰維修農具、制作紡織機、制作蟈蟈籠子等。
古建筑藝術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天賦、興趣、鉆研,一樣不可缺。1966年,梁德懷從部隊退伍后進入古建公司,成為一名木工,專門從事古建筑修繕工作,這讓他得以近距離接觸到西安城墻、鐘樓、鼓樓等古建筑。梁懷德是一位有心人,他在修復古建筑的過程中,記錄了各種古建的建筑數據。如今梁懷德老人案頭泛黃的筆記本上還記錄著上世紀80年代測得的城墻垛口、門洞長寬高等數據。
梁德懷是地地道道的西安人,對西安有著深厚的感情。1990年,梁德懷退休,開始嘗試以木雕的形式建一座微縮的“西安城”,“能將城墻微縮成一件藝術品,是我后半生最大的心愿”。
用腳步丈量城墻
梁懷德年輕時就不愛熱鬧,退休后更喜歡安靜。在退休后近30年的時間里,他一心投入到“西安城”的制作中,家中不足10平方米的陽臺,是他每天工作的地方。為了系統化地掌握木微雕技術,他專門買來《中國古代建筑史》《中國古建筑修繕技術》等書籍自學。
“剛退休那會兒,老頭子經常騎著自行車出去考察,一出去就是一整天。”老伴倪利珠說,為了觀測城墻,梁德懷繞著城墻一圈一圈走,沒有測量尺,他就用腳步丈量城墻各個門之間的距離,甚至連城墻上的5984個箭垛,他都仔細觀察。除了城墻墻體,墻內的鐘樓、鼓樓等建筑,梁德懷都一一觀察,比如鐘樓每一層的廊柱布局、斗拱結構,他都繪制出詳細的平面圖紙。“城墻上有多少個垛口、城門洞,每個門洞之間的距離是多少,長寬高比例,我心里清清楚楚。”梁德懷說。
“整個制作過程全靠自己摸索,沒有工具我就自己做。”在梁德懷的工作室,各類工具、操作臺,甚至連加工機床,都是梁德懷親自設計制造的,光是不同大小、長短的銼刀就有二十多把。
自種香椿樹做模型
“香椿樹木質堅硬,耐腐力強,不翹、不裂、不易變形,并且容易施工。”梁德懷選用香椿木來制作“西安城”模型,他把自家院子收拾出來種上香椿樹。“20多年來,我每年都在院子種香椿樹,用一棵,栽一棵。模型做完用了21棵樹,現在院子里還剩4棵香椿樹。”
梁德懷一門心思投入到木雕中,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為支持老伴的愛好,倪利珠承擔了全部的農活和家務。“老頭子為了這個作品,已經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很多次給他把飯端上樓,取碗時發現飯菜竟一口都沒動。”倪利珠說。
梁德懷老人制作的“西安城”嚴格按照200:1的比例進行微縮,除了鐘樓、鼓樓等古建之外,還有完整的城墻墻體,包括18處城門、70個城門洞、44個馬面、44個敵樓、4個角樓、2500個城垛子、2500多個箭孔等。從正式動工到建成雛形,梁德懷用了整整23年,整件作品長8.3米、寬5.3米,面積近44平方米。“這件作品一共10萬余個零部件,合卯合口,沒有用一枚釘子和一滴膠水。”倪利珠介紹道。
“真是太耗時、太費心思了。20多年前,老伴身體硬朗、思維清晰,現在老伴腿腳不便、口齒不清,甚至還要坐上輪椅。”倪利珠含著淚說。盡管如此,梁德懷老人還是停不下手,為讓“西安城”更加精美,他又用泡沫板制作了護城河和綠樹,增加了燈光效果。直到現在,他還在對作品進行精心的打磨,以求至善至美,不留缺憾。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