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蕊 孟珂
進入年底,當許多商家忙著計算今年的銷量、收入漲幅時,張新懷更關注掙了多少外匯。
“60后”的張新懷從來沒想到,他一個做小本生意的,居然能把產品賣到國外。
締造魔幻現實的“主角”,是一個普通到別人根本想不到的東西——寶雞面皮。
目前,寶雞面皮已出口至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韓國、泰國等十多個國家,年出口額超過5000萬元。出口的不只是面皮,還有面皮加工機械。今年以來,已有110多臺面皮加工機械從寶雞出發“漂洋過海”,在多個國家“落地生根”。
更為驚人的數字是,2018年,寶雞面皮線上線下銷售額突破40億元。因為線上銷售成績突出,寶雞市以生產面皮為主的岐山縣蔡家坡鎮及蔡家坡鎮另胡村,于今年成功入選“淘寶鎮”“淘寶村”名單。
小小一碗面皮,何以釋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11月20日,記者來到寶雞,探尋面皮里的“經濟密碼”。
銷全國:
“接單接到手發軟”
“2000多萬元?”張新懷告訴記者,當他聽到新鮮出爐的“雙11”寶雞面皮線上銷售額時,又驚又喜。
3年前,寶雞市面皮行業協會剛剛成立時,作為會長的張新懷四處“化緣”,籌措資金、尋求合作,卻經常無功而返。
不就是普普通通的面皮,能玩出什么花樣?但正是憑借于此,張新懷做出了大文章。
張新懷賣過20多年面皮,后來又成立了公司,生產、銷售面皮加工機械,還擁有多項專利。他曾像許許多多的小店經營者一樣起早貪黑,但和很多人不同的是,他的眼光沒有停留在小作坊,也沒有停留在單打獨斗上。
寶雞是傳統工業城市,經濟轉型如何轉,突破口在哪里?這是寶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張新懷從面皮中窺見了商機。他認為,面皮不僅能夠成為寶雞的金字招牌,還將成為撬動寶雞經濟轉型的一大支點。
想要讓面皮爆發出大能量,就不能僅僅局限于寶雞本地市場,而要走向省外、走出國門。
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當下,一定要打通線上線下市場,做大線上銷售。
線上銷售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于企業來說,需要至少跨過三道坎。
如何保證貨品供應?“這就要求我們突破傳統的小作坊式的生產、銷售模式,擴大生產規模。”寶雞市面皮行業協會秘書長高穎說,當地一批生產加工面皮的企業建立起現代化中央廚房標準化廠區,產量得到保證。
如何讓千里之外的消費者在自己家也能吃上正宗地道的面皮?“我們采用真空包裝,不斷進行技術升級、工藝改良,用心打磨產品,保證在不同的地方吃到相同的味道。”寶雞市香味氏族餐飲文化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王毅說。
如何提高面皮的知名度?“要搭上互聯網快車就要適應新的玩法,學會利用直播、短視頻等和消費者互動。不僅有‘面’,還要有‘里’。我們制定了一系列行業標準,并長期面向企業開展技術培訓,保證面皮的品質。”張新懷說。
難題一一解決之后,收獲的就是欣喜。
如果再有一次機會,“90后”的樊磊一定會放開自己的想象力,將“雙11”的備貨數量翻幾番,這樣就不至于在爆單時無奈按下“暫停鍵”。
“我們以往每天線上的訂單大約是1000份,今年‘雙11’訂單達到了1.2萬份,完全超出了預期。”寶雞香相伴食品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樊磊笑稱今年“雙11”“接單接到手發軟”,“前期準備的5000份面皮完全不夠,所有員工加班加點制作、發貨,干勁十足。”
這樣的驚喜,在寶雞面皮企業中并不稀奇。1200萬元、1500萬元、1800萬元、2026萬元,近4年寶雞面皮“雙11”銷售額逐年攀升、成績亮眼。
賣全球:
“抱團出海”闖世界
在國內市場嘗到了甜頭,銷售模式也不斷成熟,張新懷和許多面皮企業經營者把目光瞄向了全球。
帶有鄉土氣息的面皮能不能被國外的消費者接受?進行市場調研時,他們驚喜地發現,少量的寶雞面皮已經悄悄地“出海”了。
“大約從2017年開始,在美國、加拿大、新西蘭、韓國等國家的各大超市里,都能看到寶雞面皮的身影。這說明寶雞面皮在國外是有市場的,我們也滿懷信心地開始行動。”張新懷說。
寶雞和渲得餐飲文化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較早開拓國外市場的寶雞面皮企業。2018年11月,在經歷一年多的出口相關資質申請、手續辦理之后,該公司第一筆海外訂單——4000份面皮從寶雞發貨,進入舊金山、洛杉磯等美國多個城市的餐館和商超。
“據美國的代理商反映,一年來,我們出口的面皮在當地很受歡迎。不僅華人愛吃,很多外國人也很喜歡。”該公司總經理孫燕博說。
現在,該公司生產的面皮還出口到了日本東京。“出口到每個國家的手續各不相同,產品也要達到對方國家的各項要求。近幾年,我們一方面在完善產品出口的各種資質,另一方面在針對各項要求對產品作出調整。”孫燕博說。
“出海”的還有面皮加工機械。11月22日,一個喜訊從寶雞市面皮行業協會傳來。張新懷所在的寶雞富方圓食品機械有限公司為澳大利亞客戶定制的20臺面皮機順利發貨,這是該公司今年最大的一筆海外訂單。
“我們不僅賣加工機械,還提供培訓課程,確保客戶能夠正確操作,做出地地道道的寶雞面皮。”張新懷說。
一批面皮企業“走出去”了,張新懷開始思考如何讓更多面皮企業“抱團出海”。寶雞市面皮行業協會組織面皮企業參加各類國際經貿會議,并積極聯系國外商協會。據了解,該協會2018年與泰國陜西總會洽談業務合作,2019年與美國華盛頓陜西國際商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給面皮企業“走出去”搭建起更多平臺。
創品牌:
從小作坊走向大產業
出省、出國,與其說是出于寶雞面皮從業者的“野心”,不如說是源于他們做好一份地方小吃的初心。
曾經,每到清晨,寶雞的大街小巷總會有很多人推著小推車,擺開賣面皮的小攤。手起刀落,一張張面皮變為晶瑩的“玉帶”落入瓢中,拌上面筋,兌入岐山香醋、鹽水、油潑辣子,翻攪幾下入碟。一張條桌、兩排條凳,面皮攤前食者絡繹不絕。油紅晶亮的面皮被食者挑起,入口筋道耐嚼、辣香四溢。
吃的是味道,眷的是鄉情。王毅提到一個故事:一位顧客曾把面皮帶給在日本東京讀書的妹妹,雖然用冰袋把面皮包得嚴嚴實實,路上緊趕慢趕,但送到的時候面皮還是壞了,妹妹抱著面皮號啕大哭。這件事促使他們開始做真空包裝面皮,只為讓家鄉味道給遠方的游子以慰藉。
面皮在寶雞流傳了幾百年。蒸籠上的氤氳霧氣、煙火街巷里的小小攤位,藏著濃濃的鄉情,藏著經營者與千萬顧客的故事。如今,這個故事掀開了更為精彩的篇章。
從手工制作到機器加工,從單一店鋪到連鎖加盟,從線下經營到線上銷售,從地方小吃到走向全國甚至全世界,寶雞面皮實現了從小作坊走向大市場,并形成了包括秦椒、食醋、面粉、機械設備、物流運輸等在內的產業鏈,相關企業達1000余家,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
除了“苦練內功”外,寶雞面皮還積極走出去“取經問道”。近期,在寶雞市政協的組織下,寶雞市面皮行業協會成員、各相關企業負責人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調研交流,探尋“網紅”小吃螺螄粉背后的故事。
“寶雞和柳州、面皮和螺螄粉有很多相似之處,這次學習讓我們大開眼界、獲益匪淺。工業化、標準化、品牌化是地方小吃發展的制勝法寶,寶雞面皮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張新懷說。
據了解,寶雞市已經著手建立面皮產業園、相關原料種植基地,以更大的力度推進面皮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擦亮寶雞面皮品牌。從小作坊到大產業,一個更加廣闊的市場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找準小支點 做好大文章
李蕊 孟珂
通過更新經營理念、轉變經營模式,寶雞面皮從小作坊走向大市場,擦亮了金字招牌,更重要的是,為尋求經濟轉型發展的寶雞探索出一個行之有效的突破口。
經濟轉型發展的挑戰,并非寶雞所獨有。對于陜西而言,如何緊扣追趕超越定位,落實“五個扎實”要求,立足省情走出一條有陜西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是當下的重要問題。
寶雞面皮行業的實踐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用善于發現的眼光、找準方向的定力,讓面皮擁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發展格局,小生意有了大天地;用創新求變的魄力、擁抱新技術和新渠道的決心,讓面皮既保留老味道又呈現新面孔,贏得全球消費者的喜愛,小東西成了大氣候。
民以食為天,美食無國界。陜西地方小吃眾多,如果從業者能夠從諸如寶雞面皮、潼關肉夾饃等地方小吃的發展中獲得啟發,找到合適的發展路徑,并形成合力,就能為陜西培育發展新動能、優化經濟結構、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支點。
當然,能夠發力的不只是舌尖上的共鳴。陜西是資源大省,對既有資源的盤活將有利于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經濟優勢,助力高質量發展路徑的探索。
路總是有的,路就在腳下,關鍵是要通過變革打通道路,釋放經濟發展潛力。唯有敢于求變,才能創造充滿希望的熱土;唯有選好支點,才能撬動經濟發展大局。找準支點做文章,一個個看似小的創新實踐積少成多,就能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