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白雪):“楊凌示范區是黨中央、國務院進行的‘試點’,探索了一條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路子,正因為楊凌取得很好的成績,所以試點變成了國家的一種制度安排。”近日,在國新辦就首批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徐南平在介紹楊凌示范區建設成果時說。
1997年7月29日,國家批準建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并納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序列管理,我國首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正式成立。22年來,楊凌示范區立足三農初心不改,圍繞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在科技創新、示范推廣、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農科創新的“楊凌經驗”
在答好現代農業發展的考卷上,創新是楊凌永遠的“基因”。22年來,楊凌示范區依托全國最為密集的農業科教資源,大力開展農業科技協同創新和科技培訓,在生物育種、農業節水灌溉、智慧農業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形成了以“西農979小麥”、陜單609玉米、陜油28油菜機收品種、“瑞陽”“瑞雪”蘋果、金鵬8號西紅柿等為代表的糧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蘋果、甜瓜等新品種。
航拍視角下的楊凌 供圖 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優質蘋果品種“瑞陽” 供圖 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以區校融合發展為著力點,推動科技創新要素聚集和示范區產業發展,楊凌不斷構建區內外協同創新機制,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累計建成涉及小麥新品種培育、獸用生物制品、果蔬深加工、飼料工程等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66個,累計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393項,其中,獲得42項國家級科技獎勵成果;專利申請量達8801項,共授權專利3935項。
2018年,楊凌農科品牌價值超過800億元;楊凌農高會近4年每年成交額超過1000億元;楊凌累計對職業農民培訓48萬人次,約1.5萬農民獲得楊凌示范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從一系列數據來看,楊凌始終高擎科教興農的旗幟,在不斷收獲科技創新碩果的同時,為破解我國“三農”難題、推動農業發展貢獻了更多“楊凌力量”。
示范推廣的“楊凌方案”
22年來,楊凌先后探索出“大學推廣、產業鏈推廣、農業科技培訓、科技特派員推廣、媒體推廣、展會推廣”等多種模式的示范推廣體系,初步形成了“核心示范、周邊帶動、廣泛輻射”的農業科技示范推廣新格局,發揮農科教資源優勢,扎實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打通了農業科技推廣的“最后一公里”,數以億計的農民從中受益。
航拍視角下的楊凌 供圖 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從科研成果到示范推廣,楊凌不僅推動著我國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也逐步承擔起為“國際農田”貢獻“農科智慧”的使命。
“新型雙拱雙膜大棚” 供圖 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近年來,楊凌先后與全球60多個國家在現代農業領域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超過了50個。從以前單純的技術支援到如今的智力輸出,幫助國際農田豐產增收,也成為楊凌落實國家使命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二十六屆楊凌農高會簽約投資及交易總額突破千億元 供圖 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第26屆楊凌農高會期間,楊凌示范區加快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建設,成功舉辦上合組織國家農業合作系列活動,這不僅是楊凌示范區加快高質量發展的自覺行動,也是楊凌成為國際農業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成功邁向國際化的里程碑。
”一區一主題“為全國農高區提供“楊凌借鑒”
“建設示范區就是要堅持‘一區一主題’原則,圍繞重大瓶頸問題,集聚我國創新資源,協調各類主體推動政產學研深度融合,著力拿出系統的解決方案,從而為其他同類地區做出示范。”徐南平指出,楊凌示范區圍繞干旱半干旱地區的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建設,為中國乃至全球的干旱半干旱農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他示范區將復制楊凌“一區一主題”模式,解決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楊凌示范區加快現代農業發展 供圖 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陜西自貿試驗區楊凌片區國際交流合作集聚效應明顯 供圖 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22年來,楊凌示范區探索出了大量受到全國乃至國際認可的‘楊凌經驗’,今后將在全國進一步推廣、復制,到2025年前,建設30家左右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徐南平說。
從國家農高區的“試驗田”,到農業農村創新改革的“先行者”,楊凌示范區22年的實踐為全國陸續成立的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提供了更多的“楊凌借鑒”,也為我國農業實現創新、可持續發展不斷注入動力。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