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魁向調研組展示已經完成的構皮紙
在面對貧困的時候,我們不能“等、靠、要”,要先從思想上開始脫貧,依靠黨的好政策和我們自己的雙手,就能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
□ 張姣姣 文/圖
初冬時節,天氣有些干冷。在商洛市柞水縣杏坪鎮聯豐村,49歲的村民胡世魁天還沒亮就起床開始忙碌。靠雙手擺脫貧困,帶著這樣的信念,他一步步向好日子邁進。
“我們制作構皮紙一年能收入5萬多元,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致富,日子才能越過越好!”見到省政協脫貧攻堅三級聯動民主監督專題調研組一行,胡世魁的樸實話語感染了大家。
2018年之前,胡世魁家還是貧困戶。家里兩個孩子經濟壓力大,為了增加收入,夫妻倆夏季早4點、冬季早6點就起床,日復一日制作構皮紙,一年四季從不停歇,終于實現了脫貧致富。
提起構皮紙,胡世魁有說不完的話。“構皮紙主要用處不是寫字,是農村在過年過節或者辦喪禮祭祀時用的,整套造紙工藝包括伐構皮、泡構皮、蒸煮、碾篾、提漿、抄紙、壓榨、曬紙、揭紙、折紙等七十二道復雜工序,完成一刀紙從準備原材料,到加工成為成品紙需要半個多月時間。”
起初,胡世魁做出的紙不是太厚就是太薄,他一直向妻弟學習,還翻閱相關技術文獻,終于掌握了造紙工藝的“核心機密”。
“如今,女兒畢業參加了工作,兒子也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盡管在支持孩子上學和脫貧過程中付出了很多心血,但付出就有收獲,努力就有回報,勤勞就會讓日子越過越好。”胡世魁看著今年新修好的二層小樓,話里話外透著自豪。
離胡世魁家不遠,就是聯豐村二組村民徐宗清家。走進小院,懸掛著的木耳棒,水盆浸泡著的紅薯,院墻角落的黃豆苗……院落滿滿當當的農作物,讓調研組成員感到欣慰。
徐宗清一家四口,女兒大學畢業開始工作,兒子還在上學。徐宗清做過胸膜炎手術,身體較差。45歲的妻子曹鳳琴說,“2015年3月聽說白芨市場價格好,有市無價不愁銷路,‘掌柜的’就決定種白芨,可白芨苗買不到,他拖著病痛的身體漫山遍野的去挖野生白芨苗移栽,并籌集3500元資金到外地購買了白芨種子。”
憑著肯吃苦的干勁,徐宗清先種了0.8畝白芨苗,一年后拓展到1.5畝,現在發展到了5畝,目前3畝三年生白芨產量超過3000斤,價值約15萬元。在種藥的同時,他每年還用土法養了兩頭肥豬,年收入4000多元。今年他又發展地栽木耳3000袋,收入6000元。
致富不忘眾鄉鄰。聯豐村一位村干部介紹說:“徐宗清引種的白芨已在全村擴展到100多畝,帶動了周圍120戶種白芨,戶均收入3萬元,全村增加收入360萬元以上。”
“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這都得感謝黨的好政策。在面對貧困的時候,我們不能‘等、靠、要’,要先從思想上開始脫貧,依靠黨的好政策和我們自己的雙手,就能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徐宗清搓著滿是老繭的雙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