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記者從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獲悉,今年以來,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關要求,陜西扎實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土壤污染源頭監管、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等重點工作穩步推進,全省土壤環境總體安全可控。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在全省布設覆蓋了表層土壤點位14681個、深層土壤點位1491個,并在關中地區五個地市布設1589個小麥協同調查點位。生態環境部工作調度及通報情況顯示,陜西農用地土壤采樣點位偏移率始終處于較低水平,屬于全國六個比較好的省份之一;土壤和農產品測試進度、質控數據統一監控樣、密碼平行樣合格率等也處于全國前列。陜西還被國家列為首批8個成果集成試點省份之一,整體工作進入國家第一梯隊。
多年來,陜西在長期的礦產開采、加工以及工業化進程中積累形成的重金屬污染逐漸顯現。而重金屬污染具有長期性、累積性、潛伏性和不可逆性等特點,危害大、治理成本高。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組織13個省級工作組對各市(區)進行督導檢查,現已完成全部254家涉鎘企業的現場調查排查工作,確定涉鎘重點污染企業38家,建立了排查整治清單。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李強介紹到,除了重金屬污染源頭管控外,今年陜西還從全面推進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清理整治,加強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騰退土地監管,推進農業化肥使用減量化、加強非正規生活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等方面開展了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工作。
明年是國家“土十條”的收官之年,李強說:“下一步我們要堅決完成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10%的考核指標,全面推進涉鎘行業企業和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排查整治,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畜禽養殖污染防治,2020年底前完成全省4200個行政村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采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等措施對農用地進行安全利用,降低農產品超標風險,對于嚴格管控類農用地依法依規進行種植結構調整或實施退耕還林還草。”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副處長李國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資金是有限的,客觀地講在短期內對陜西大量歷史遺留污染源全面治理不現實,所以要求各地在申報項目時必須高度重視前期土壤環境調查和項目實施必要性的論證,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對于暫時不能治理的要統籌規劃,優先做好風險管控,防范社會環境風險。(凌旎 蘭遜鴿)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