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以“新農業新農村新農民”為主題的第26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在楊凌示范區開幕。
經過陜西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前期的多方協調和精心籌備后,首次亮相楊凌農高會的“天上阿里”展館迎來諸多與會領導嘉賓與參展代表的駐足關注,優質的生態綠色農產品吸引了大量客商和觀展消費者,成為農高會的“明星展館”。阿里地區行署組織發改委、農業農村局、財政局、商務局、科技局、旅游局以及普蘭縣、札達縣等7個縣組團參展參會,展銷藏香、礦泉水、白青稞餅干、白青稞糌粑、科迦菜籽油、豌豆糌粑、羊毛墊、栽絨被子、藏式卡墊、手工地毯、藏雪雞護膚品、羊乳制品、唐卡等30余種具有阿里特色的農蓄產品、手工藝品等特色產品,集中展示阿里區特色產業發展和產業扶貧成果。
希望阿里特色農產品搭上農高會快車
“改則縣是個牧業大縣,我們立足特色資源,近幾年開發出很多了畜產品,包括羊絨產品、皮毛產品、民族手工工藝產品,今天我們帶著這些產品來參加農高會。”阿里地區改則縣政府副縣長其美歐珠談起參加農高會的感受顯得特別激動。“我們這次能夠參加農高會,特別感謝陜西第九批援藏工作隊。”
據介紹,今年7月,陜西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到達西藏阿里地區后,就開始謀劃阿里農產品參展,經過積極協調爭取,克服了重重困難,阿里地區農業產品如期參展。
阿里地區被稱之為“世界屋脊的屋脊”,位于祖國西南邊陲,地處西藏自治區西部,東西及西南與印度、尼泊爾、克什米爾等國家和地區接壤。居住著藏、漢、蒙、回、維等27個民族,總人口11.9萬人。據了解,自1994年7月,中央在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作出了“對口援藏”的重大決策,陜西省派出首批對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區援藏工作隊,25年來,陜西援藏干部換了一茬又一茬,但不變的是扎根高原、奉獻阿里的決心。
在“家門口”推介自己另一個“家鄉”
“我們噶爾縣帶來的產品主要以手工業為主,后面的這幅五人掛毯、這邊的汽車坐墊呀,還有高原產的枸杞,它有一個自己的特點就是晝夜溫差大,年溫差小,具有高原特色的枸杞。”噶爾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張絨介紹起展品時如數家珍。
張絨是對口援藏阿里地區的陜西省第九批94援藏干部人才之一,在去噶爾縣工作之前,是楊陵區農業農村局干部,此次作為技術干部被派過去。
記者發現,張絨在介紹噶爾縣時,每次必加主語“我們”一詞。談起這個這個細節時,她笑著說,不知不覺中已經把噶爾縣當做自己家鄉了。
“這次參展就是希望把阿里地區特色產品帶出來,借力農高會的平臺,推介出去;同時,阿里地區各縣都還有很多特色優勢資源還待進一步開發,希望借機把有眼光、有實力的企業帶回去,把有技術的人才引過去。”談起參加農高會的初衷,張絨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據了解,長期以來,陜西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中央部署要求,把對口援藏作為一項重大任務,全力推進經濟援藏、教育援藏、科技援藏、衛生援藏。自1994年以來,我省先后選派19批553名干部人才進藏工作,實施援助項目220多個。特別是近年來,不斷加大資金項目支援力度,聚焦扶貧,幫助阿里地區群眾改善生活,為西藏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第九批援藏工作隊總領隊、阿里地委副書記、阿里行署常務副專員張小平表示,援藏工作既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也是一項經受鍛煉,增長歷練的難得機會,第九批援藏工作隊一定牢記使命,不負重托,用堅韌植根雪域高原,用實干扛起責任擔當,義不容辭地做好援藏各項工作,進一步密切聯系深化兩地合作,推動共同發展,讓親戚越走越近,越走越親,讓民族團結之花越開越艷。(記者 南楠 劉碩)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