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大學新生行囊里的變與不變

2019-09-19 08:23:20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進入九月,全國各地的大學新生們帶著興奮與喜悅陸續到學校報到。...

e625f26cb14d6b9e6672edbcba8884af.jpeg

  9月12日,“相約新西安 放飛新夢想”2019西安大學生開學盛典在永寧門廣場舉行,近30所西安高校的大一新生代表參加盛典活動。

c9deb1bdf36198387cbbe81bdb964d0a.jpeg

  1956年,交通大學(現西安交通大學)歡迎新同學入校。(9月8日翻拍)

4d79d8476e26b327e1396f66b95a598c.jpeg

  20世紀80年代,大學新生背著被褥進學校。(9月5日翻拍)

6dc015f409fa89e00b7bfaa14d243e97.jpeg

  9月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雁塔校區懸掛著歡迎2019級新同學的條幅。

042f273dc12d7e8695bb3040c07b6de7.jpeg

  9月10日,一位大一新生展示他購買的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藍牙耳機等數碼產品。

937a6b8d4ba42cfd678da1614e4456b9.jpeg

  2018年11月8日,西北工業大學友誼校區圖書館閱覽室一角。

69f48d5f26e6348012fa8c619218bfaf.jpeg

  20世紀70年代末的西北工業大學圖書館閱覽室一角。(9月5日翻拍) 本版照片均由本報記者 李念攝

  本報記者 馬黎

  進入九月,全國各地的大學新生們帶著興奮與喜悅陸續到學校報到。一樣的大學,不一樣的年代,大學新生們隨身攜帶的行李箱里,生活和學習“必需品”也在不斷變化。小小的行李箱,折射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

  20世紀80年代 一床被褥開啟大學生活

  劉奇志在西安市一家科研機構上班,他是1986年考上大學的。“到大學報到時,我只帶了一床被褥,連個行李箱都沒有,就是把被子和褥子、床單卷在一起,外面用繩子綁住,扛在肩上就到了學校。”劉奇志說。

  劉奇志小時候生活在關中農村。那時物質比較匱乏,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絕大多數人家里并沒有多少積蓄,加上家里孩子普遍較多,許多孩子初中畢業后就回家務農或者做小生意。劉奇志有兩個妹妹,父親為了撫養他們,不僅要種莊稼,還要外出販賣雞苗、鴨苗等。即使家境十分困難,但父親一直堅持讓劉奇志上學。“娃呀,你要好好學習,只有考上大學,才能成為城里人。”父親經常對劉奇志說。

  在家人的支持下,劉奇志考上了大學。“那時候,考上大學,就意味著進了城,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因此,我們村里人都認為只要上了大學就成了‘公家人’,國家啥都管,大學生活所需要的東西學校都會發。結果到了學校,我才發現不是這樣,日常用品還得自己張羅。”劉奇志笑著說,“其實,那時候只背著被褥去上大學,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家里太窮了,能省點盡量省點。”

  劉奇志到大學報到時顯得準備不足,但還有比他更準備不足的。他說,同宿舍的一個同學報到時什么都沒帶,空著手就來了。第一天晚上,這個同學連鋪蓋都沒有,只能在硬床板上睡覺。

  20世紀90年代 手表加干糧踏上求學路

  李紅星今年46歲,在西安市一家電子設備生產企業工作。1992年,他拉著行李箱來到西安,開啟了自己的大學生活。

  “我壓根就沒想到要買個箱子,就想著準備幾個紙箱,把需要帶的東西裝進去。沒想到,高中就讀的學校給我們每個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獎勵了一個帶輪子的行李箱,這解決了我的大問題,減輕了很多負擔。雖然箱子是大紅色的,不太適合我,但是那個時候已經顧不了這個,只是想著它的實用功能。不像現在,還講究個款式、顏色。那時候,有個帶輪子的行李箱,已經是近乎奢侈的享受了。”李紅星說。

  上大學前,李紅星每天是看著家里的鬧鐘確認時間的。為了讓他上大學后能隨時掌握時間,父親給他買了一塊電子手表,雖然并不值錢,但李紅星已經很滿意了。因為那是他人生中擁有的第一塊手表。

  行李箱里除了手表,其他空間基本都被各種干糧“占據”——鍋盔、油茶、麻花、芝麻、辣椒醬等。“有的是母親親手做的,有的是親戚送的,他們總怕我在外面餓著了,或者外面的東西做得不地道,不如家里的實在、好吃。”李紅星說。

  這些干糧,在大學期間時刻提醒李紅星,好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不負時光、不負親人。

  進入21世紀 “六件標配”成流行

  進入21世紀后,由于手機、筆記本電腦剛剛興起,對許多還不富裕的家庭來說,孩子上大學這些東西并不是必備的。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逐步普及,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進入尋常百姓家,也成為許多大學生的“標配”。

  9月8日,陜西科技大學新生家長劉煒告訴記者,現在孩子上大學,有“六件標配”:電腦、手機、平板、數碼相機、藍牙耳機、智能手表。

  “今年孩子上大學前,我就把這些東西購置齊全了,一共花了將近4萬元。雖然說花費大,我家里也不富裕,但總想著孩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學了,這點心愿應該滿足吧。在上中學期間,學校管得嚴,不讓孩子帶手機,也很少讓孩子上網,現在中學畢業了,不能再繼續這樣限制孩子了。到了大學,別人有這些,咱的孩子要是沒有也不好。”劉煒說。

  陜西師范大學大二學生郭潤宇告訴記者,他們班上許多同學都有這“六件標配”,當初上大學時自己也想著這些都是必備的。實際上,上大學后,除了手機,很多設備都閑置了。郭潤宇說,因為學習和生活需要,手機、電腦等對于許多學生來說必不可少,但在購置上應本著切合實際的原則。畢竟大學生還沒有走上社會,需要花費父母的錢,不能講排場、比奢侈。

  從一床被褥到“六件標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大學生行李箱中的物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始終不會改變的是,這行囊中滿載著父母的叮囑、師長的教導、朋友的關愛,還有大學生們奮斗拼搏、勇敢追夢的青春歲月……

  行囊里更要有追求有抱負有目標

  馬黎

  大學,是一個新的求學階段的開始,也是新的人生階段的起點。尤其是對20世紀的許多農村學子來說,考上大學,就意味著自己的人生將開啟美好未來。

  在這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上,學子們第一次踏上大學的旅程。在物質極端匱乏的時代,這第一次出行,有著人生里程碑式的意義。但那時上大學準備的用品用具都十分簡單,常常是一被一褥足矣,甚至有人僅僅帶著一紙錄取通知書就意氣風發地踏上行程。原因很簡單:一是物質匱乏,人們根本就沒有多少選擇;二是父母需要通過辛勤勞作供孩子上學讀書,很少有專門的陪伴,孩子早都適應了沒有人照顧的生活,具有較強的獨立意識與能力;三是目標明確。十年寒窗,來之不易,在大學里,唯有更加努力地讀書,才能真正具備融入新生活的能力。

  有追求、有抱負、有目標,這是20世紀眾多學子步入大學時共有的情懷。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大學錄取率越來越高,對于考生來說,高考再也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的日益豐富,大學新生入學的儀式感卻越來越強。從“三件套”到“六件套”,對于許多家庭來說,孩子上大學的“標配”越來越高,經濟負擔也越來越重。

  上大學,不是學習階段的結束,而是新的學習階段的開始。不是可以安逸地享受生活了,而是應該在寶貴的大學階段豐富知識、提升能力,讓自我得到不斷提高。知識的豐富與素養的提升,不在于大學生擁有多少裝備,而在于他們付出多少努力。盲目跟風式地追求“高配”,不僅不會幫助孩子更好地完成大學學業,反而會使孩子沉迷于一些裝備中,消磨了意志、虛度了歲月、迷失了方向,甚至導致人生觀、價值觀的偏差。

  不管“三件套”還是“六件套”,大學新生在購買裝備時,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專業需求和家庭經濟狀況,選擇自己確實需要的物品,而不是為了攀比或者享受去購買一些不切合自身經濟條件的物品。

  時代再變,上大學的目的和初衷不應該變,那就是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培養自己干事創業的能力。有追求、有抱負、有目標,應該成為學子們步入大學時共有的情懷。

  大學是競技場,不是攀比場。在大學校園,拼的是個人的能力與素質,不是拼爹或者拼背景。大學是奮斗場,不是享樂場。在大學校園,需要保持昂揚的斗志與進取精神,而不是放松與懈怠。

  對于不同時代的大學生來說,改變的是攜帶的行囊,不變的是家國情懷與積極進取的求學精神。

編輯: 陳晶

相關熱詞: 大學新生 行囊里 開學盛典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