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姣姣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這是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后,1936年2月7日,面對雪后陜北高原和黃河晉陜峽谷壯美河山,毛澤東懷著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揮毫疾書,寫出的氣吞山河的著名詞作《沁園春·雪》。8月2日,“記者再走長征路”采訪團來到《沁園春·雪》誕生地清澗縣袁家溝村,重溫紅色記憶。
袁家溝毛澤東舊居
袁家溝村地處無定河與黃河的夾角地帶。村東距黃河15華里,西南距無定河6華里,北與清澗縣解家溝鎮、二郎山鄉等10余個村莊相鄰,全村群山環抱、溝壑縱橫,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梁橫臥村中,把村子分成南北走向的兩條溝。
記者一走進袁家溝村,就看到村口的墻壁上刻著《沁園春·雪》全文。再往上走,就是袁家溝毛澤東舊居。舊居院落里有坐東向西一線5孔窯洞,最中間的窯洞曾為毛主席所住。如今,窯洞里還原了毛主席當年伏案工作的情形,還陳列著毛澤東1936年的照片,以及當時的地圖、油燈、貨幣、平柜、四斗柜等。
“1936年2月5日,天氣十分寒冷,云厚甸甸的,像是快下雪了,早起的人們發現白育才家來了不少人馬。當時,村民們不知道這就是毛主席率領的東征紅軍,但袁家溝村已經有了地下黨組織,群眾基礎非常好。”清澗縣委宣傳部原部長鄧世榮介紹說,毛主席就住在白育才家中間的一孔窯洞里,進大門第一孔、第二孔窯洞住勤務人員,靠前邊的兩孔窯洞住著警衛人員,溝道對岸是總部機關駐地。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主席現在穿的那件藍布棉大衣是在吳起縫的,那時主席說什么也不穿,他說戰士們不也穿著單衣嗎!后來在警衛員賀清華等人的再三說服下,他才勉強穿上,現在,主席連件像樣的襯衣也沒有。”1936年的一天,毛主席的秘書黃濤在袁家溝給大家講述主席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故事。
一旁的村支書白發云一邊叭噠叭噠地抽著旱煙,一邊聽黃秘書講故事,感到一陣陣難過。
當晚,白發云偷偷給媳婦白玉桂說:“我今天才知道,毛主席現在連件像樣的襯衣也沒有,你抽空給他縫一件。”白玉桂一聽給主席做衣服,高興地說:“我怕笨手笨腳做不好主席笑話。”白發云說:“你放心!毛主席大恩人身材比我高一些,你縫寬一些。”
于是,白玉桂把家里僅有的珍藏多年的一塊白細布拿出來,精心縫制好襯衣送給毛主席。毛主席高興地夸贊了白玉桂,并拿出四塊紅軍票遞給白發云,白發云不收,毛主席笑著說:“你媳婦給我縫襯衣,我很高興,給你四塊紅軍票也是合情合理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這是我們紅軍鐵的紀律嘛!”白發云聽主席這么說只好收下。白家一直珍藏著這四塊紅軍票,即使在最艱苦的時期,也沒舍得花。
千古絕唱《沁園春·雪》
“袁家溝村非常隱蔽,一代偉人毛澤東在此戰斗生活了16個晝夜,制定了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掀起了群眾參與革命的高潮,使袁家溝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鄧世榮說,“1936年2月7日,毛澤東登上高家坬塬偵察東征黃河渡口地形,當時目之所視,萬里群山環抱、溝壑縱橫雪飄;足之所踏,千里冰封。他觸景生情,隨后在袁家溝村土窯洞中的小書桌上,揮筆寫下了氣勢磅礴、震驚中外的千古名篇《沁園春·雪》。”
1945年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時,將這首詞贈給柳亞子先生。1945年11月14號《沁園春·雪》公開發表在重慶《新民報晚刊》上,轟動全國。柳亞子說:“毛潤之沁園春一闋,余推為千古絕唱,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后,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
8月2日,當記者來到清澗縣高杰村鎮高家坬村,來到毛主席當年偵察東征渡口時的地方,登高望遠,連綿的黃土高原,溝壑縱橫,氣勢磅礴。
鄧世榮說:“毛主席用白育才老漢家的一個小書桌放在炕上辦公寫字,晚上點著白蠟,通夜為中國革命操勞。”毛主席東征離開后,白老漢非常珍惜這個書桌。現在,書桌已經陳設在延安革命紀念館里。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