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安第二碗》主創 解析創作幕后故事
話劇《長安第二碗》劇照
查明哲
陳彥
任雪迎
古城西安,一個普通的葫蘆頭泡饃館,一個有著七個兒女的大家庭,四十年的生活變遷,濃縮的卻是西安的改革發展。小人物的生活,折射出了時代的洪流。連日來,由西安演藝集團西安話劇院創排的話劇《長安第二碗》在易俗大劇院演出,直抵心靈的劇情,深深觸動了很多觀眾。昨日,該劇編劇、茅盾文學獎得主陳彥,該劇導演查明哲,話劇制作人任雪迎在演出前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編劇陳彥解析
緣何叫“長安第二碗”
看過話劇的不少觀眾都對劇名很感興趣,為什么要叫“長安第二碗”?陳彥透露,因為寫的是葫蘆頭泡饃館,而葫蘆頭泡饃也許沒有羊肉泡饃那么有名,羊肉泡饃是“長安第一碗”,葫蘆頭泡饃就是“長安第二碗”。陳彥說:“因為我的創作一直在關注小人物,所以創作這部話劇時,我的思考是從自己熟悉的角度進入了。但在寫作的進程中,我需要進行不斷的采風和補充。雖然在這座城市生活了30年,但如何去表達這座城市的生活,這還需要我不斷地補充生活素材。”
陳彥透露,也就是在創作這部話劇的過程中,他接到了即將離開西安,到北京工作的通知,所以他的感情相對復雜。“在這里生活了那么多年,我的生活,我的事業,都是依靠這座城市,所以創作中,我不免有向這座城市致敬的心情。寫古城一家人40年的奮斗史,通過細微處的變化,一戶人家生活的變化,其實想投射的是這座城市的改革之路。至于最后達到沒達到結果,我想需要觀眾來檢驗。”
在該劇的編劇欄中,除了陳彥外,還有個名字——陳夢梵,其實這是陳彥的女兒,當然她本人本身就是一位專業的編劇。陳彥透露,是在劇本寫作后期,女兒加入進來的,因為劇中寫到很多年輕人的生活,而女兒對年輕人的生活更熟悉一些:“當然,在不停進行創作和修改的過程中,我們父女倆也會有爭執,不過都是女兒說服我,因為本來就是讓她寫年輕人的生活的。”言及此處,陳彥滿面笑容,更多的是對女兒的慈愛。
導演查明哲感言
這是人物最多的一個戲
西安電報大樓的鐘聲,具有西安歷史風味的大樹,西安人愛用的老碗,還有每個場景切換之間秦腔表演和唱段,這些熟悉的西安元素,讓話劇伊始就充滿了老西安的味道。很多人以為這是編劇的設定,陳彥卻直言,這是導演的設計。然而導演查明哲卻不是西安人,一個非西安人卻能直抵西安人的心靈,這不得不讓人感慨導演的功力之深。查明哲告訴記者:“因為描寫的是西安圖景,而兩位編劇對這座城市抱著深厚的情感。劇本寫的是西安人的生活歷程,從一個家庭寫起,從家庭倫理道德推向社會的倫理道德,同頻共振,觀眾也必然會產生情感的共鳴。我和團隊就說,創作中要燃燒我們的心靈,共同譜寫情感之歌,智慧之歌和守望之歌。”
查明哲透露,他和西安這座城市有著很深的淵源,早在九年前,因陳彥創作的秦腔《西京故事》二人首度合作,查明哲對西安也有了初次的印象:“西安這座城,對于中華民族來說,有著多么的輝煌和文明,過去我只是遠遠地仰慕,但那次合作,我和這座古城有了交集,那次的合作經歷值得我珍視和回憶。”多年后,再次執導西安題材的話劇,查明哲很容易找到觸動西安人的點,比如老碗,比如方言,還有畫龍點睛的秦腔唱段:“因為我知道,秦腔是融入陜西人血脈中的東西。對陜西人而言,秦腔是鄉音,是鄉愁,也是鄉戀。在這部戲中,秦腔不僅從幕后傳來,還在舞臺上進行了呈現,我希望秦腔在這部劇中能夠完成川劇里面幫腔的作用,在思想上不斷催化,同時也帶來了獨特的樣式感。因為民族化也是話劇前進的方向。”由于《長安第二碗》是一部人物群像戲,形象眾多,查明哲也坦言,這是演員最多的戲,人物多達53個,而他此前排演軍事題材也才有49個人物,“我希望這么一個人丁興旺的家庭,通過子女的人生道路、追求道路的不同,來表現社會發展的變化,雖然是群像戲,但希望每個人物都或多或少給觀眾留下印象,否則就是我們的失敗。”
制作人任雪迎講述
《長安第二碗》創排始末
西安演藝集團西安話劇院創排的《麻醉師》和《柳青》先后摘得文華大獎,這也讓很多觀眾對西安話劇院創排的新作充滿了期待。《長安第二碗》制作人,西安話劇院院長任雪迎表示:“西安話劇院擅長創排現實主義題材。其實在《麻醉師》獲獎后,我們就面臨著未來做什么劇的問題,思考一番后,我們覺得還是要堅持原創的現實主義題材。2016年底,我們就拜訪了陳彥老師,希望他能給陜西,給西安量身定做一部作品。幾番溝通下,就想到要寫一個西安大雜院里的一家人的故事。因為陳彥擅長寫小人物的生活和命運,關注百姓,關注普通生活,而這個故事也是有原型的。我們另一位導演翟衛國曾生活在大宅院,房東老太太有九個兒女。經過兩年的觀察,陳彥老師最終在2018年完成了這部作品,劇本幾經打磨,至少修改了二十次。在閱讀過程中,劇本也勾起我們每一個西安人的想法,因為這里面有秦人,秦音,秦食,秦韻,也包含著陳彥滿滿的情感。”
任雪迎說之前的《麻醉師》《柳青》寫的是模范人物,典型人物,這部戲寫的是市井小人物,但寫的都是西安生活和陜西故事,展現的是陜西人的精神。“《柳青》講述了30年的故事,1978年就結束了;而《長安第二碗》的故事從1978年開始,40年間社會的滄桑變化,時代洪流的不同走向,西安人創業謀幸福。觀看《柳青》,觀看《長安第二碗》,其實就是看西安人的奮斗史,創業史。”至于《長安第二碗》能否延續《麻醉師》和《柳青》的輝煌,任雪迎說:“作為地方院團,做任何劇,都要本著藝術的良心,劇目好了,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一直在做原創話劇,也希望更多市民能關注原創話劇。”( 文/記者張靜 圖/記者尚洪濤)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