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共產黨人信仰的豐碑——習近平總書記對“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重要指示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2019-08-20 08:56:03  來源:新華網  


[摘要] 福建省長汀縣是紅九軍團的長征出發地,那里的一座木質廊橋上,至今還保留著當年紅軍征兵的等高線——“人比槍高當紅軍?!遍L汀縣濯田鎮,烈士的名單刻滿了紀念館整整一面墻——在冊烈士917名,大部分參加了紅34師,幾乎都長眠在湘江之畔。...

  新華社北京8月19日電 題:共產黨人信仰的豐碑——習近平總書記對“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重要指示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新華社記者

  福建省長汀縣是紅九軍團的長征出發地,那里的一座木質廊橋上,至今還保留著當年紅軍征兵的等高線——“人比槍高當紅軍。”長汀縣濯田鎮,烈士的名單刻滿了紀念館整整一面墻——在冊烈士917名,大部分參加了紅34師,幾乎都長眠在湘江之畔。

  長征,書寫的是奮斗歷史,樹立的是信仰豐碑。“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指示中希望廣大黨員、干部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初心和使命哪里尋找?就鐫刻在那條生命等高線上,在那面烈士紀念墻上,在無數生死與共、守望相助的故事中。”在長汀縣采訪的人民日報記者顏珂說。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作出重要指示,引發各界強烈反響。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紅軍長征出發85周年。中宣部6月11日至8月18日組織開展了“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先后有1300余名記者追隨當年紅軍長征步伐,深入實地采訪,累計跨越1.6萬余公里,推出萬余篇報道。

  “偉大長征精神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讓在湖北十堰鄖西采訪的湖北廣播電視臺記者楊慧華感觸頗深。

  一路走來,楊慧華都深深感覺到紅軍長征所到之處,讓農民做主人、為農民謀幸福的主張。“這不僅是印在紙上,寫在墻上,更是用實際行動讓老百姓記在心上。”

  楊慧華說,長征精神是一批批紅軍戰士不怕吃苦、不懼犧牲,無堅不摧、顧全大局的革命英雄主義,也是犧牲小我為革命、堅定不移相信黨的軍民魚水情,譜寫出的一曲曲動人的篇章。

  作為遵義會議紀念館最年輕的講解員,24歲的周平青對長征故事爛熟于心,信手拈來。她印象最深刻的長征故事是湘江戰役,印象最深刻的長征人物是“斷腸明志”的紅34師師長陳樹湘。

  “每當講起這些故事,我經常是含著淚的,也能看到很多游客眼中閃動的淚花。”她說。

  當講解員一年多來,周平青下班后常和同事討論長征,回到家還會閱讀有關長征的書籍。“最重要的是,我對總書記在重要指示中所說‘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會時時提醒自己要愛惜現在的生活。應該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長征。”

  江西省贛州市交通局干部王侃,是紅軍戰士王承登的孫子,小時候常聽爺爺講起長征的故事:翻越夾金山時,和戰友們冒著高山嚴寒向上攀登;戰友們穿著破舊的單衣,草鞋早就裹滿了冰雪,身旁有的戰友跌倒了,就再也沒有起來……

  “新的征程已經開始。”王侃說,偉大的長征精神是“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將長征的故事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對闡釋長征精神很有意義。

  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王嬌說,長征是一次理想與信念的偉大遠征,老一輩革命家的實踐告訴我們,艱難永遠奪不走我們的信念。“每一代人都有屬于自己時代的長征路,今天的我們要從長征精神中汲取信心、智慧和力量,才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勇往直前。”

  湖南衛視記者李思文記錄了長征路上一個個“軍民魚水情”的故事,也看到了這種精神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上的延續。

  長征途中,中央紅軍途經汝城縣,在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村民徐解秀家,臨走時看到徐解秀家連一條像樣的被子都沒有,就把僅有的一條被子剪下一半給了徐解秀。

  李思文說,這個故事讓村里人始終牢記共產黨的作風,跟隨共產黨的腳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指示中所說,不斷跨越前進道路上新的“婁山關”、“臘子口”。80多年過去了,曾經貧窮的沙洲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村莊,成為汝城縣“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55歲的孫彬濤是云南省迪慶州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此次跟隨記者一起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前行,對長征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牢記長征歷史是為了傳承和發揚長征精神。”孫彬濤說,“作為一名黨史工作者,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就是要講好長征故事,繼承紅軍傳統,弘揚長征精神,進一步強化政治擔當,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投身爭創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建設中,確保迪慶藏區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

  8月18日下午,“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收官文藝演出現場,42歲的劉照平身穿軍裝唱道:“最后的一把米,端來當軍糧;最后的一尺布,為你縫衣裳;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也要送到部隊上。”

  劉照平是會寧縣實驗中學的音樂教師,他喜歡將紅軍長征的往事融入當地民歌。平時在課堂上,他一邊教孩子們學唱,一邊講述紅軍在會寧會師期間的故事。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催人奮進,長征是共產黨人信仰的豐碑,我們要繼續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劉照平表示,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創作出人民大眾喜愛的文藝作品。

  在新華社記者胡璐看來,新長征路上,每個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責任,每個人都腳踏實地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就能匯聚起走好全民族長征路的磅礴力量。“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我將牢記一切為了人民的初心,努力踐行‘四力’,將一路深切感受到的長征精神貫徹到新聞實踐中去。”

編輯: 張潔

相關熱詞: 信仰 豐碑 等高線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