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寶勤
8月13日,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奮力追趕超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發布會第三場,咸陽市委書記岳亮介紹了咸陽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追趕超越成果。
岳亮表示,70年來咸陽和祖國同奮進、與時代共成長,干部群眾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動咸陽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發展歷程呈現出“五變”態勢。
一窮二白向繁榮富強的裂變
新中國成立之初,咸陽市生產總值只有1.07億元,工業僅有紡紗、軋花、榨油幾家小作坊,用的還是滿清時期從外國買來的機器。通過70年發展,咸陽完成了經濟恢復、社會主義改造等各個建設階段的歷史任務,邁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代。2018年咸陽市生產總值2376.45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2200多倍;人均GDP54368元,增長了820多倍;公共財政收入89.09億元,增長了3900多倍。
今日之咸陽,迎來了向產業門類齊全、綜合實力雄厚的現代化城市的華麗轉身,現代工業發展蒸蒸日上、特色農業壯大欣欣向榮、第三產業呈現勃勃生機。
封閉保守向開放通達的銳變
咸陽曾見證了萬里駝鈴絲茶路的輝煌,也經歷過咸陽古道積塵埃的落寞。咸陽現已由過去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腹地,一躍成為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和“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域。
——“朋友圈”越交越廣。咸陽先后同10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合作交流與經貿往來關系,朋友圈遍及世界四大洲,在全國地級市排名位列前茅,是“中國甲級對外開放城市”。
——“輻射面”越來越大。2018年咸陽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73.25億元,增長69.4%。
——“基本功”越練越好。咸陽開展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規范涉企收費、誠信體系建設、優化便民服務、促進政策落地落實“五大專項行動”,爭創“零投訴”營商環境。
舊鎮鄉集向現代都市的蝶變
上世紀中葉,咸陽城區只有3.03平方公里、人口1.85萬,25條街道總長10.4公里,渭河上沒有任何橋梁,群眾過河只能擺渡,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市區也只有人民路一條主街。
經過70年發展,全市城鎮常住人口已達到224萬,主城區面積擴大到90.6平方公里、人口92.4萬,城鎮化率提升到51.3%。
如今的咸陽,一座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傳統與時尚完美融合的現代化都市正在渭水之濱崛起。城市框架不斷延伸,交通四通八達,生態更加優美,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成功躋身全國十大智慧城市。
絕對貧困向全面小康的巨變
新中國成立初期,咸陽群眾生活積貧積弱,普遍掙扎在貧困線上。經過努力,2018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364元和10893元,是1978年的77倍和193倍。
現在,咸陽老百姓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43.39萬人已經脫貧,永壽、長武、旬邑、淳化4個國定貧困縣成功摘帽,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9.67%下降到2018年底的1.55%。人居環境極大改善,民生福祉持續上揚,居民消費不斷升級。
文物大市向文化強市的質變
“秦中自古帝王州。”立足這一優勢,咸陽市提出“崇德包容、尚法創新”咸陽精神和“大秦故都、德善咸陽”城市品牌,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
注重抓好龍頭文化企業培育、文化園區優化和重大項目建設,2018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4%。以“激情省運·逐夢咸陽”為主題,向全省人民奉獻了一屆“精彩、綠色、惠民、智慧、節儉”的體育盛會和文化盛宴。創出了“一元關愛”“雷鋒車隊”等項目品牌,梁增基、呼秀珍等咸陽好人的“蒲公英”效應不斷釋放,才女陳更勇奪中國詩詞大會冠軍,咸陽精神和城市品牌深植人心。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