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鵬
“秦嶺是我國重要的野生中藥資源寶庫,但野生稀有中藥材濫采濫挖屢禁不止,人工栽培、繁育研究不足。”
“第四次全國中藥材資源普查,陜西有283種,占全國重點品種的77.6%。陜西有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但國內市場的話語權卻很弱。”
“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超過400萬畝,年總產量約90萬噸,但我省中藥企業使用本省中藥材原料占比僅10%左右。”
……
6月25日,省政協召開“推動中藥產業振興發展”月度協商座談會上,委員們坦誠建言,為我省中醫藥產業發展“把脈”“開方”。
“和兄弟省比,我們缺乏統一管理,‘九龍治水’,誰都管誰都沒辦法。‘自由經濟’‘小農經濟’是我省中藥材發展的現狀和特征。”省政協常委、醫藥衛生體育委員會主任龔漢江在發言中直指問題所在。
除了體制機制不健全問題,在中藥營銷上同樣存在制約瓶頸。“陜西中藥企業普遍規模小,缺少龍頭企業帶動的產業群。多數工業園產出的中藥飲片不分等級和質量等次,混合統裝,好飲片難露頭,規范的飲片生產企業沒有價格優勢。”龔漢江進一步剖析。
“全國植物提取物原料70%來自陜西,我們應該重視和加強‘植物提取物’的管理工作。”省政協副秘書長、省農工黨專職副主委馬鵬程在發言中建議:“充分發揮行業龍頭優勢,爭取和鞏固陜西在標準化、規范化等方面更多的話語權。”
省政協委員、陜西醫藥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李西乾同樣關注到“話語權”問題,他從實際出發提出建議,應注重大品種、大品牌的培育,結合陜西原產地中藥占有市場份額,擴大城固元胡,略陽、寧陜豬苓,佛坪山茱萸等的生產規模。
佛坪縣政協主席魯曉芳接過話題,她認同李西乾的建議。她建議佛坪中藥材生產應向山茱萸、天麻、豬苓等地域特色明顯的品種集中,擴大生產規模,提升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同時應在現有的山茱萸生態示范園基地上,建設系列中藥材保健、康養、觀光、加工為主的中藥材精品園,吸引游客、推銷產品、壯大產業。
省政協委員、省中醫藥研究院院長許建秦結合實際,從中藥應用角度提出醫院自產制劑存在問題。從國家中醫藥基本政策出發,他建議取消制約醫院自產制劑發展的規定,設立省級自產制劑調劑品種目錄,在全省范圍內鼓勵、推廣醫院中藥制劑在中醫聯合體內調劑使用。
“陜西有藥味,但還不夠‘濃厚’。”近一年來,省政府副秘書長姚建紅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掛職,對“秦藥”發展滯后,一句“還不夠‘濃厚’”引發與會委員、專家共鳴。姚建紅梳理保障、產業、品牌、利用、融合5個關鍵詞,指出中醫藥產業發展短板,勾勒未來陜西努力方向。
“中藥材種植的再好,最終還要‘用的好’。”姚建紅認為,發展陜西中醫藥產業,要落腳于讓三秦百姓用上“秦藥’,通過醫藥結合互動發展,以醫帶藥,用療效促發展,強化終端使用的帶動效應。
針對基層中藥材營銷薄弱問題,省工信廳總工程師崔躍民建議,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全省中藥材信息化平臺建設,開拓互聯網銷售市場,助力基層中藥材“走出去”,打破地域桎梏。
群策群力,共促發展。振興陜西中藥產業,越來越多的共識在月度協商座談會上凝聚……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