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明
近年來,我國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通過鼓勵引導和逐步采取強制性手段等途徑,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按照我國《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到2020年底前,我國將在46個城市先行試點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屆時試點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將達到35%以上。
對于每個人來說,垃圾分類會多花時間和精力,但在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面臨巨大挑戰時,一切理由皆不成為理由。垃圾分類是全社會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個人、家庭、社區和政府無一可袖手旁觀,需要全社會再造一套科學、可操作的行為規范。
由于居民在垃圾分類上的高度自律不能天生習得,有必要通過鼓勵引導與逐步采取強制措施而養成。為此,廣泛的基層宣傳、指導和監督工作缺一不可。需要強調的是,建立垃圾分類意識應該從娃娃抓起,其中做好學校垃圾分類教育實踐具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垃圾分類集中體現了人與環境的和諧關系,并與整個社會的共同價值、法治精神、環保意識、自律意識等密不可分。垃圾分類有助于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有助于整個社會形成綠色生活的風氣,以及抵抗鋪張式的生活消費。
垃圾分類雖然只是舉手之勞,但要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還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并且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推進垃圾分類投放等環節的法治化、制度化,例如對生活垃圾處理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修訂。
改變舊有習慣,提高文明素養,要把垃圾分類當成一項細水長流的工作。要通過立法和強制手段,建立垃圾分類長效機制,弘揚對社會責任的共同擔當。要鼓勵人人參與、人人自覺,使垃圾分類制度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使這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堅持下去并越做越好。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