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唐冰 樊星
2018年初,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住建部正式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位于關中平原東部的渭南從原來的“陜西東大門”進入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地區,迎來了又一次發展機遇。
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主要是圍繞產業升級、科技提升和服務功能的延伸等方面,而城市建設則是為做好以上工作提供保障和空間載體,其最終目的是提升城市品質,給老百姓營造一個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城市,使城市有序更新更好發展。在渭南市政協五屆四次會議上,多位委員從城市建設“內優”角度切入,為次核心城市建設建言獻策。
完善交管機制加快發展智能交通系統
在渭南市約30平方公里的主城區內,有常住人口近50萬。隨著機動車數量的持續增長,交通擁堵成了困擾市民的煩心事。
“城市路網不完善、配套設施不夠均衡、公交優先認識不足、交通管理力度不夠。”分析目前存在的交通問題,渭南市政協委員、市地方公路管理處副處長王智兵認為,要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為目標,統籌規劃城市綜合交通路網結構,充分考慮市民出行的交通體驗,達到步行、自行車出行、公交出行的便捷性明顯優于其他出行方式的效果,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市民綠色出行,實現城市交通綠色發展。
王智兵建議,應建立“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協調聯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交通管理工作格局,充分利用大數據、現代高科技手段,提高智能交通指揮處理的科技能力,科學制定通行方案,做好城市交通數據分析,有針對性的采取必要調控手段,實現城市交通管理現代化;完善重大項目交通影響評估機制,做到道路交通管理設施建設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
實施“花城計劃”扮靚美麗家園
2017年,渭南市臨渭區委、區政府在中心城市實施的“四縱四橫”道路綠化提升改造項目,通過拓寬道路、栽植景觀樹等一系列措施,讓中心城市變得更加美觀,公開評議群眾滿意度達到90%以上,形成了具有渭南特色的園林綠化“4432”模式,成為可復制推廣的“渭南模式”。
渭南市政協委員、市園林處宣傳科科長付明亮認為,基于臨渭區的成功經驗,這一模式和理念完全可以在渭南市進行復制推廣,把城市打造為出門見綠、推窗見花的詩意花園。
付明亮建議,針對花園園林城市建設的不可逆性,應避免因規劃滯后所帶來的資源浪費,盡早編制好新修建的花園城市的開發利用規劃,認真分析未來10年花園城市情況,科學合理地規劃好所有的方案,為建設花園城市提前奠定基礎,以便有序實施綜合開發利用。
推動智慧化建設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自2013年被列入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后,2017年,渭南市榮獲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創新50強。“目前來看,不論是渭南市還是其他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設都處于起步階段,普遍存在缺乏統一的綜合信息化平臺、缺乏明確的城市定位等問題。”渭南市政協委員侯云輝認為,各地智慧城市建設雖有共性,都是“智慧+互聯+協同”,但也要有個性,要著眼于“應用”。
侯云輝認為,要促進“智慧型”產業發展,關鍵是要讓網絡經濟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數據自由流動起來。他建議,將能夠開放給公眾和企業的信息及時開放,通過打造大數據交易集市,對數據進行定制化服務,實現社會管理與服務的業務創新模式。
“城市發展不光要有避免細節疏漏導致城市缺陷的‘小智慧’,如數字城管、可視化排水、電子收費等,還要突出發展經濟的‘大智慧’。”侯云輝認為,對渭南市來說,就是圍繞智慧農業,把非物質文化和經濟相結合,推廣大荔縣智慧城市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發展設施農業,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協調高效運行,帶動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促進公共資源在全市范圍共享,用智慧公共服務、智慧公共管理保障整個城市有序、安全、優質運行。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