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軍禮
5月30日,省政協召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月度協商座談會。會上,省政協科技委員會主任呼燕在調研情況說明中說,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速強勁、產業布局加快、保有量穩步增長、配套設施日趨完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良好局面已然呈現,但仍有六大問題困擾產業發展。
呼燕說,目前首要問題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目標不明晰。根據動力來源,新能源汽車分為純電動、混動、燃料電池等類型,省政府相關政策只籠統地提出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但對于近期、中期、遠期發展哪種新能源汽車沒有提出明確要求,導致產業扶持政策沒有重點。
對于這一問題,省發改委副主任賀久長隨后回應說,新能源汽車市場由過去的政府主動布局發展到市場配置資源競相布局階段,電動、天然氣、甲醇燃料、氫能混合動力等多種類型的新能源汽車都在成長培育階段。各市場主體積極進入陜西,政府也在積極支持,但主體間各有各的優勢也各有各的問題。例如電動汽車的電池污染處理問題,天然氣汽車看似清潔實則還有看不見的污染排放……
“因此,政府要把哪一類型作為特色傾斜支持,現在還達不到這種階段。”賀久長說,甚至一些類型的新能源汽車在還沒有培育起來的時候,就已出現產能過剩的苗頭。
省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吳剛表示,省級層面不應過度支持哪一種具體新能源汽車技術,而應在大的產業建設上給予更多支持和服務。其次,還要讓新能源汽車不再過度依賴政策,而應讓他們提升自生能力和市場化水平。同時,省上應聚焦信息化、智能化、低碳化方向,加快打造一流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基地,引領轉型升級。并要健全后市場服務體系,倒逼產業提升。如此,新能源汽車才能逐漸邁向高質量發展。
2017年,陜西省新能源汽車產銷8.3萬輛,產業規模穩居全國前列。今年一季度,陜西省產銷新能源汽車2.83萬輛,其高速發展程度可見一斑。但高速發展不代表高質量發展。吳剛說:“只有邁向高質量發展,把新能源汽車真正銷售出去,才能成為經濟增長點。”
呼燕表示,除了產業發展目標尚不明晰外,產業鏈配套協作水平有待提升、研發存在短板、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與發展速度不匹配、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發放周期過長、公共部門宣傳推廣不夠等,都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針對這些問題,參會的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紛紛建言獻策、各抒己見。
省政協委員胡燕建議建設陜西省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樣板工廠(車間),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省政協委員朱智勤建議通過加大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宣傳等,促進產業躍升……
省科技廳副廳長史高領針對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現場作出回應。他表示,未來省科技廳將主抓四個方面的工作,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繼續發揮科技創新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加強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提升技術研究;聯合省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和研究機構、高校,對新型低速電動車技術進行研發;在陜西省重點實驗室基礎上,升級為新能源汽車國家重點實驗室。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