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多種進口抗癌藥降價,并且還陸續納入醫保報銷范疇,這對于癌癥患者家庭來說的確是一個好消息。
9月19日上午,在陜西省腫瘤醫院乳腺癌病區,55歲的西安臨潼居民李新紅正在輸液,輸的藥是赫賽汀,專門針對乳腺癌患者的一種靶向藥。
患者李新紅:“8月份納入醫保以后,我們個人才掏兩千多塊錢,不到三千塊錢。”
乳腺癌靶向藥赫賽汀在降價之前是22000元一支,一般患者做完手術以及放化療之后,需要做長達一年的靶向藥治療,21天一支赫賽汀,一共要注射16到18支。也就是說,在沒有降價之前,一個療程的赫賽汀需要約37萬元。而通過降價,如今一支赫賽汀價格降到了7200多元,城鎮職工醫保報銷后是2800多元,一個療程下來,也就是不到五萬元,比之前少了30多萬元。李新紅告訴記者,她的一個同事陳女士前兩年也患了同樣的病,當時醫生建議注射赫賽汀,但是考慮到高昂的費用,陳女士放棄了,如今價格降下來了,但已經錯過了靶向藥的最佳使用期。
患者李新紅:“當時打下來得30萬,是自費的,她掏不起,她就放棄了。”
9月20日,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腫瘤科住院部,記者見到了36歲的癌癥患者紅果,十年前剛發現癌癥的時候,當時還沒有生物靶向藥可用,2012年癌癥復發,她開始使用生物靶向藥,但高昂的價格讓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紅果:“當時貝伐單抗3支下來,我21天打一次,當時要17000元多,現在只要幾千塊錢。”
紅果告訴記者,十年來,正是因為生物靶向藥的效果很好,她的癌癥才一直都沒有擴散,最近抗癌藥降價并且納入醫保讓她感覺減輕了很大負擔。過去,人們常常談癌色變,很多人以為僅有手術、放療、化療等療法,且病情不可控制;然而,這都是認識上的誤區,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案例證明,其實許多癌癥可防可控可治,將癌癥作為慢性病的觀念也逐漸深入人心。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病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張淑群:“靶向治療是精準治療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它相對來說一般使用方便,靶向用藥大多數是口服藥為主,患者取上一盒藥回家口服就行了,一使用方便,第二個副作用小,而且還療效好。”
雖然效果好,但由于靶向藥多為進口藥,藥品前期研發成本很高,價格很貴,因此,以前的時候,很多人只能望而止步,忍痛放棄。
陜西省腫瘤醫院乳腺科副主任醫師鄧智平:“后期隨訪中間發現,系統接受治療的患者還是比較獲益的,中間中斷治療以后復發風險還是比較高的。”
張淑群:“在沒有降價之前,我們做過一個臨床研究,對比我們的一組患者和國外的患者治療的一致性,光一個乳腺癌的靶向用藥,國外凡是her-2陽性的,能用到靶向治療達到100%,但是我們只有不到60%的患者。我們又深層次分析了為什么40%的患者沒有用到靶向治療,最后一問大多數都是因為經濟原因。”
從今年5月1日開始,我國對進口抗癌藥實現零關稅,增值稅政策也進行調整,越來越多的抗癌藥進入國家醫保談判目錄。
記者了解到,截止今年9月底前,陜西省共有49種進口抗癌藥品價格降低,平均降幅為12.85%。按陜西省2017年采購量估算,此次降價,每年可減少藥費支出900多萬元。此外,陜西省還將聯合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等14個省(區),對國家公布的抗癌藥品清單中的進口抗癌藥品(不含國家談判藥品),共同開展專項議價采購,充分利用省際聯盟的規模和技術優勢,進一步促使進口抗癌藥品價格合理回歸,減輕患者負擔。議價工作計劃在10月底前完成并統一掛網執行。
近日,在走訪了多家公立醫院后記者發現,隨著促進抗癌藥降價系列新政的穩步推進,癌癥患者的經濟負擔正在逐步減輕,敢用藥、用得起藥,讓他們在與病魔抗爭的路上更有信心。
患者趙女士:“希望這個藥降到感冒藥一樣,平價藥一樣,老百姓都能接受。”
患者張女士:“多給我們降點,讓我們能接受就行。”
采訪中一些醫生和患者還建議,國外療效很好的新藥國家也應該盡快進口,并納入醫保,讓更多的患者可以及時用上救命藥。
紅果:“我們這兒的病人都非常希望這種藥(PDL1),能用到我們治療中,但這個藥太貴了,一支幾萬塊錢,希望這個藥能早日進入醫保。”
張淑群:“我們國家和國外一個最大的差距在于,國外有一些新的靶向藥上市之后,五六年以后才能在中國上市,在中國剛上市以后,價錢也是比較貴的。比如現在的PD1、PDL1,比方說肺癌的用藥奧西替尼,現在還是比較貴的用藥,我們現在降價的只是一代TKI,這個是三代TKI,現在比較貴,但是據我所知國家已經把它納入第二批醫保談判目錄。”
記者了解到,如今在陜西省,多種抗癌藥已經納入醫保和新農合住院報銷的范疇,不過,在具體實施中還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
患者孫女士:“人家醫保,藥拿到手支付2800元左右,居民醫保支付3500元左右,像我合療得支付7200元左右。我希望合療也能報,因為我們農民畢竟收入少。”
針對新農合患者門診使用抗癌藥無法報銷的情況,記者聯系了陜西省衛計委,工作人員表示,新農合和社保相關部門正在進行機構改革,成立醫療保障局,不方便接受采訪。而記者了解到,今年8月初的時候,《陜西省改革完善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工作方案》已經出臺,鼓勵陜西省藥企開展仿制藥的研發,政府將在研發、流通、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從根本上提高藥品的可及性,在實現對部分進口抗癌藥臨床替代的同時,緩解進口藥短缺的困境,減輕居民就醫負擔。
張淑群:“我們這里也正在進行幾種仿制藥物的臨床觀察,三期臨床研究,我們發現國內的仿制藥,因為我們做的是國內的仿制藥和原研藥的療效的頭對頭的對比研究,雖然目前為止是雙盲研究,但是我們發現療效也是非常好的。當然如果有很好的療效,國內的藥肯定比進口藥便宜,對于我們來說,我們更希望給患者用上療效又好又便宜的國內的仿制藥。”
抗癌藥降價,對廣大患者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好事,目前政策雖然已經取得一定效果,但實施過程中還需要更加完善,讓患者能夠真正地用得上、用得起抗癌藥。(馬晉丹 衛向陽)
編輯: 楊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