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西安市南二環萬科新地城小區門外,快遞員正在核實寄件人的身份信息。 記者 馬黎攝
我國是快遞大國,2017年快遞業務量突破400億件。我省2017年快遞企業業務累計完成4.58億件,同比增長23.98%。在快遞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今年5月1日,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快遞業的行政法規《快遞暫行條例》正式施行?!稐l例》對寄件人隱私保護等問題進行了明確規定。5月2日至5月7日,記者對快遞行業進行了走訪。
身份不實快遞企業不得收寄
“你帶身份證了嗎?沒帶寄不了!”5月2日,家住電子二路的張穎想通過中國郵政EMS發快件時,被要求提供身份證,否則無法寄出快件。張穎說:“以前很少遇到過帶身份證才能寄東西的情況,所以就沒有帶身份證的習慣。”遭到拒絕后,她只好先回家取了身份證才將快件順利寄出。
其實,2015年11月1日,國家郵政局就發布了《快遞安全生產操作規范》,要求實行快遞實名制登記。2016年6月1日起,快遞實名制作為國家行業標準開始施行,但在現實生活中,快遞實名制并未得到很好的執行。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進一步明確快遞實名制,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收寄快件,應當對寄件人身份進行查驗,并登記身份信息。寄件人拒絕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實的,快遞企業不得收寄。
記者走訪調查發現,面對快遞實名制,不少寄件人都表示不理解,也不愿配合快遞員查驗實名信息。究其原因,有些人是因為不了解相關行業規定,不理解快遞員的這一要求,還有一些人是擔心自己的個人身份信息、家庭住址等私密信息泄露。
說起快遞實名制,很多快遞員覺得有些無奈。“你要求對方必須帶身份證,人家可能就不選擇在你這里發快件了。”順豐快遞南郊某營運網點一位快遞員告訴記者,面對寄件人的不理解,要求核驗寄件人身份信息耽誤時間不說,還有可能丟掉這一單業務。
“快遞實名制就是要求寄件客戶必須出示身份證等有效身份證件,快遞公司必須將用戶的身份信息錄入系統。”省郵政管理局政策法規處工作人員嚴岳說,快遞實名制一方面可以防止假冒偽劣、違規違禁商品進入市場,保障公共安全;另一方面有利于維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最終目的是保證寄遞快件的安全。
末端派件必須送貨上門
不少市民認為,《條例》施行后,快遞業的服務水平應該得到提升,至少在投遞到戶這個環節上,應該得到一些改進。記者走訪了西安市內多個小區發現,各家快遞公司對快遞新規的執行情況不盡相同。
5月3日,記者在長安區府東一路一小區門口看到,一名快遞員將快遞車停在小區的快遞柜旁邊后,將車上的快件依次放進快遞柜中,其間并未看到快遞員打電話告知收件人。
在實際生活中,這并不是個例。采訪中,東郊一快遞營運網點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條例》要求快遞員必須通過電話和收件人確認送件方式后,才可以投放快件,但不排除一些快遞員未打通電話,直接將快件放到快遞柜的情況。
“這個月我收到的快件里,有兩個沒有給我打電話,快遞員直接把快件投入到快遞柜。快遞新規實施后,收快件和之前一樣,并沒有享受到送貨上門服務。”家住東郊的市民馬女士說,“有時候收件人不在家,把快件放到快遞柜或者代收點確實方便。但如果快件比較貴重,在未征得收件人同意就將快件這樣投遞,剝奪了收件人當面驗貨的權利,可能還會給收件人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對此,嚴岳說:“《條例》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由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當面驗收。在快遞員和消費者提前溝通好的情況下,快遞員不一定非要送貨上門。對于消費者實際中遇到的投遞不到位的問題,可以撥打12305電話進行投訴,讓企業進行二次投遞。如果快遞企業多次發生類似問題,并造成客戶快件丟失,相關部門也會對企業作出相應處罰。”
鼓勵使用環保包裝降低污染
快遞業務量快速增長的背后,帶來的是快遞垃圾的同步增長。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401億件,按業內每個快件包裝0.2公斤的標準計算,一年會產生超過800萬噸的固態垃圾。
《2017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2016年快遞業消耗運單103.2億張,編織袋約32億個,塑料袋約68億個,包裝箱總使用量約86億個。
對于這一現象,《條例》規定,國家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復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采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裝材料,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利用和再利用。2017年12月,蘇寧推出2.0版“共享快遞盒”,首批在北京、杭州兩地投放5萬個。這種快遞盒僅重50克,卻更加堅固耐用且抗震防摔。另外,蘇寧物流的另一款綠色環保產品——零膠紙箱也已于去年年底面世,并投入使用。
但記者在實際采訪中了解到,我省暫時還沒有快遞企業使用可多次利用的布袋或可循環利用的“共享快遞盒”。
有專家表示,綠色包裝目標能否實現,最終還得靠每個人的自覺行動。同時,政府和企業都要加大對綠色包裝的宣傳和倡導,通過激勵機制,鼓勵用戶參與快遞包裝回收及綠色包裝的使用。(記者 馬黎)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