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張杰:
“誰擁有大數據,誰就擁有未來發展基礎”
張杰院士介紹未來科學和技術發展。
□記者原登榮
“Alphago(阿爾法圍棋)不是自己想出的棋路,而是學習了人類高手千萬盤棋局,將其中每個局面當作輸入進行訓練,再通過多層神經網絡來預測人類高手會走出的下一招。”9月5日,在首屆西安企業家節·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原校長張杰提出,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興起,發展大數據等產業關乎世界強國歸屬。
科技創新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主要驅動力
“現今社會,溫飽、健康、安全需求已經基本得到滿足,科技創新逐漸成為稀缺,人類社會將由物質型社會向知識型社會轉型。”張杰認為,科技創新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主要驅動力。
張杰歷數了以往歷屆科技革命的啟示,他說:“科技革命作為產品革命先導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世界科學中心每80到120年就會發生一次轉移,誰成為新科技革命策源地,誰就是世界強國。”
21世紀以來僅十幾年時間,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就主導了世界,科學和技術相互糾纏,產業化空前加速。
如何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機遇?張杰認為,誰擁有最好的大數據基礎設施;產生和占有最多、最全的數據;擁有最高、最快、最好的數據分析能力(云計算能力)以及最有效地利用與開發數據的價值(算法+應用服務),誰就將成為科技革命策源地。
大數據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誰擁有大數據,誰就擁有了未來發展的基礎。”對于發展大數據產業的重要性,張杰一語道破。
張杰說,現在是一個大數據時代,數據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的作用已經體現,并正在與現有產業進行深度融合。“預計到2020年,它將給全球GDP帶來2%的增量,而且這個增量還會不斷提升。因此,數據會重塑傳統產業的結構和形態,會影響到產業的方方面面,也會催生眾多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應下決心開發核心技術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屬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張杰通過對中國大數據基礎設施以及知名大數據企業現狀研究分析后得出結論:中國已成為新范式發展基礎最好的國家,但是優勢與不足兼具。
談及不足,張杰表示:“我國原始創新能力軟弱,大量論文屬于改進型創新,開創性研究較少,論文數量不少但影響力較弱。同時,核心技術障礙,人工智能計算的底層和高端芯片嚴重依賴進口,在基礎算法、關鍵設備等環節落后于美國。”
他同時認為,我國人才嚴重不足,在人工智能全產業人才總量上僅為美國一半,基礎層人才儲備只有美國的1/14,高端數據科學家匱乏;人工智能教育薄弱,我國高校人工智能教育起步晚,數量質量難以滿足需求,無法培養出真正大師級人才;政府主導的獨特優勢未充分發揮,創新大環境政策供給有待加強。
張杰認為,未來已來,唯變不變,現在已經到我們必須下決心開發核心技術的時候了。
經濟學家張維迎:
企業家精神在移民人口顯得最突出
經濟學家張維迎在演講中說:“移民人口較少受到傳統觀念束縛,更容易成為企業家”
□記者原登榮
“東南亞企業家中屬于移民去的中國人很多,這是因為他們唯有賺錢才能獲取地位,且很少受約束,這類人往往更喜歡追求新穎和冒險,也更容易產生新想法,所以成為企業家的幾率就大。”9月5日,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在首屆西安企業家節·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高峰論壇上一拋出這個觀點,就引起了臺下眾多“粉絲”和觀眾的興趣。
“企業家是人們口中的另類”
何為企業家精神?張維迎給出了自己的定義,他們是人們口中的另類,同時有著豐富的想象力,決策主要基于直覺而非數據。“他們有靈敏的警覺性,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機會,他們還喜歡標新立異、追求新穎,不安于現狀。此外,他們樂觀、自信,有著破釜沉舟的冒險精神和超強的意志力。”
張維迎認為,企業家是稀缺的,智商指數都較高,他們具有想象力、警覺性、判斷力、行動力、成功的渴望、意志力、領導力和冒險精神,而恰恰具有這些素質的人非常少。
他說:“企業家才能是通用才能,可以在多個領域有杰出表現,例如工商業活動、政府等,同時也包括生產性活動和非生產性活動。”
人們為什么選擇做企業家?張維迎解釋道:“從傳統觀念講,企業家賺錢才是目的,但事實上,賺錢并不是唯一動機,甚至不是重要動機。著名政治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企業家有三個非金錢動機,建立自己的王國、出人頭地和對創造性的享受。”
移民國家的企業家精神更突出
一項調查顯示,美國、以色列、瑞士等移民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家精神更加突出。此外,英國最初的資本主義是意大利商人帶來的,13世紀意大利銀行在英國就開始四處擴張。今天,倫敦60%的居民出生于倫敦之外,其中34%出生于英國之外。
張維迎認為,外來移民更可能成為企業家,大部分東南亞的企業家都是移民過去的中國人。“企業家的多少,也受移民基因影響,因為移民人口更少受傳統觀念束縛。商業和創業是移民人口唯一希望出人頭地的事業,他們沒有靠山,沒有政治地位,唯有賺錢才能提升他們的地位。”
張維迎表示,許多杰出的企業家都來自外來人口,如卡耐基、貝爾、特斯拉等,其中解密人類史最聰明的十個人中,特斯拉排名第二,遠高于排名第十的愛迪生,這位交流電的發明者便是移民者,曾因交不起學費而退學。
張維迎認為:“當地政府吸引外地企業家比本地企業家更重要,外地人和本地人都應該受到同等保護,擁有同等權力,但戶籍制度嚴重制約了中國人的企業家精神。”
《中國改革報》副社長楊禹:
發展經濟著力點 必須放在實體經濟上
《中國改革報》副社長楊禹講解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本組圖片由記者 張宏偉 攝
□記者原登榮 張嬌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人民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推動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9月5日,《中國改革報》副社長、中央電視臺特約評論員楊禹在首屆西安企業家節·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高峰論壇上表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將改革進行到底”
論壇上,楊禹分享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改革開放40周年成就的概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40年來我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楊禹接著說道:“習近平總書記從2017年8月29日的十八屆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三十八次會議到今年4月的博鰲亞洲論壇,曾先后多次強調‘將改革進行到底’。”
楊禹表示,將改革進行到底不是說改革已經成功或改革快要結束了,它是永無止境的,改革開放雖然已歷經40年,但它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
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對于我國今后的改革,楊禹認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所以,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楊禹認為,應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
他認為,還要加強水利、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