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起43年前精準首測珠峰高度,陸福仁動情地說:
“能為國家做點事,我覺得值”
陸福仁在家中翻看自己收藏的舊報紙 記者 滿淑涵 攝1975年5月,陸福仁在拉薩。
□ 記者 滿淑涵
1975年,第8次進藏,8848.13米……
“那年我們國家計劃對珠穆朗瑪峰進行測繪,新組建的珠峰科考測繪分隊在陜西測繪局選人,我有幸成為測繪分隊8名技術人員之一。”回想起43年前,參與完成我國首次精準測量珠穆朗瑪峰高度的任務,今年77歲的陸福仁老人仍難掩激動之情,眼里滿是驕傲和自豪。“當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的紅色金屬覘標立上珠峰峰頂,我知道,我們勝利了!”
“我當時最年輕,負責打前站”
珠穆朗瑪峰,因其舉世無雙的高度,獨特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資源稟賦,一直吸引著各國科學工作者前來探索。那么,珠峰到底有多高呢?
19世紀以來,外國科考人員多次測量珠峰高程,結果都不夠準確。我國過去沿用的8882米珠峰高度數據,還是上世紀初,由當時的英國殖民地印度公布的,并稱其為“埃佛勒斯峰”。
據《測繪通訊》記載,1966年至1968年期間,我國測繪工作者對珠峰高程進行過測量,建立了高水平、高質量的測量控制網,積累了經驗,留下了寶貴資料。但由于測量過程中未在峰頂豎立測量覘標,也沒有量測峰頂覆雪深度,使測量結果的精度受到影響。
1974年底,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我國登山隊再次攀登珠峰,登山、測繪、科考要在第二年共同征服珠峰,保證高程測量的精準度。“為了克服高山反應,我們到北京懷柔香山登山基地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適應性集訓,平均每天有4到5個小時的體能訓練,早晨長跑20公里左右,然后再爬山,伙食待遇也不錯,都是為了積蓄體能,為登山做準備。”陸福仁回憶說,“這期間業務學習也從不間斷,大家為測量珠峰做著充分準備。”
在接受這次測量珠峰高程任務之前,陸福仁已有過7次進藏經驗。“當時我是國測一大隊8個隊員中最年輕的,身體素質好,適應性強,1975年2月就提前出發‘打前站’,先去了成都,再由成都飛往拉薩。”到了絨布寺大本營后,雖然是技術人員,陸福仁仍然主動加入挖土、抬土、壘灶、搭帳篷的工作中。“有一次我搬運行李,不小心撞到帳篷沿,造成左肩脫臼,軍測的一位參謀‘咯噔’一下就幫我接好了。我們建好帳篷城,為每頂帳篷標記編號,迎接大部隊到來。”
1975年5月,陸福仁在拉薩。
“有人嘔吐昏迷,三天兩夜餓肚子”
陸福仁還記得,1975年3月20日,測繪隊員們離開大本營分別向海拔6000多米的東絨布、中絨布和西絨布進軍。測量分隊第一階段的任務,就是在三條冰川的兩側布測一條微波測距導線,一條三角鎖,必要的天文點和重力點,為交匯珠峰覘標和精準推算珠峰高程做好準備。
這些控制點有的位于冰峰雪嶺之巔,有的設在懸崖峭壁邊上,每個點都需要上下幾次往返。搬家遷站,運送補給,穿行在冰塔如林的大冰川,行動非常困難。由于高原缺氧,空氣含氧量不到內地一半,隊員們稍一動彈就要大口喘氣,再加上負荷三四十斤重的儀器裝備,平地上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在6000多米海拔的地方就得花上一天時間。
3月24日,各作業組到達指定點位,突遇特大暴風雪。“我們的帳篷被風刮走,被雪埋掉,干糧罐頭也大都吹跑了,大家餓了三天兩夜的肚子。”陸福仁說,除了應對惡劣的天氣條件,測繪隊員們還要與高山反應斗爭。他的隊友邵世坤嘴上打滿了泡,食欲不振還每天嘔吐;郁期青患了重感冒,持續10天高燒41度,后來又轉成肺水腫、胸膜炎并發癥,出現重度昏迷。“即使這樣,大家也都堅持工作,不敢有半點懈怠。”
陸福仁和隊友們分別在不同的高度、點位進行測量。他和另外兩位隊友堅守的西絨布冰川西1點,是個“承上啟下”的點位。“你看,這個點位位于海拔約5600米的位置,通過測繪指揮所了解登山指揮部的消息,然后傳給各個小組。”陸福仁指著當時珠峰測高實施圖說,“在這里看珠峰,最清楚了。”
5月27日14時30分左右,登山隊員將覘標豎在珠峰峰頂,測繪隊員們馬上開始測讀數據,直到太陽落山。為了使測定結果更精準,隊員們連續三天進入控制點觀測,最終圓滿完成任務。在進行了天文、重力、氣象等修正后,經過幾個月的精密計算,1975年7月23日,新華社正式向全世界宣布我國精確測得珠峰峰頂的海拔高程為8848.13米。陸福仁滿懷自豪地說:“這是我們國家自己的珠峰高度啊!”
“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
退休后的陸福仁喜歡看書讀報,作為一位有46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常說:“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
2015年,在我國首次精準測定珠峰高程40周年之際,陸福仁和其他5位老同志在西安相聚,回想起當年的經歷,大家感慨良多,商量著給習近平總書記寫封信,匯報國測一大隊的光輝歷程和年輕一代薪火相傳的奮斗足跡。“沒想到就在七一當天,在黨的生日這天,總書記給我們回信了,這是對我們所有測繪隊員的肯定和褒獎。”陸福仁自豪地說。
今年3月,陸福仁和5位“老伙計”齊聚北京,亮相央視一套大型新時代中國故事傳播節目《歡樂中國人2》的舞臺,由中國故事講述人撒貝寧向全國觀眾講述他們用雙腳丈量“世界之巔”,用生命測量中國版圖的故事。“從北京回來,一碰上熟人人家就說‘老陸,你成名人了呢’。”陸福仁笑著說,“多年的測繪工作,走南闖北,結識了不少朋友,直到現在,我們都保持聯絡。”
陸福仁老人案頭有許多舊的《工作手冊》,他一直還保持著工作時候的“認真”勁兒,有記日記的習慣,每天把一些身邊發生的有意思的事情記錄下來,把報紙上感興趣的文章剪集起來,留住生活中的點滴美好。“我常常教兒孫們做事要認真,不要偷懶,今日事今日畢。”
除了記日記,陸老還喜歡收藏,用他的話說,寶貝疙瘩真不少。其中,他最得意的寶貝是一些記錄珠峰測量的老照片和舊報刊。“這些都是當年測珠峰時留下的,那時候可沒有數碼相機,照片都非常珍貴難得,還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發布的珠峰高程測定消息等等,很有紀念意義。”對陸福仁和他的隊友們來說,這泛黃的紙張里濃縮著的是一段難忘的青春歲月。
在新疆玉龍喀什河突遇山洪,在西藏阿里的激流中涉險,在海南遭遇嚴重車禍,再加上常年風餐露宿落下的胃病、關節病,回想起這一切,他動情地說:“我這輩子坎坷不少,但能為國家做點事情,沒什么后悔的,值了!”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