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佛山極具標志性的碧桂園垂直綠化總部大樓的旁邊,總部三期項目樓棟正拔地而起,這個項目全程應用BIM技術、人臉識別、全景監控、質安通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打造的智慧工地讓人耳目一新。
2019年6月1日,參加廣東省2019年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月”和“安全萬里行”活動啟動儀式的上千名業界代表,在這里切身感受了科技和管理創新給建筑安全和質量管控帶來的全新變革。
小工地里的“超級工程”
這處項目工地占地面積僅2萬平米,但作為碧桂園集團總部三期新辦公區的建筑,這家頭部房企一開始就對項目有著不一樣的用心:幾乎把眼下所有能用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手段都用在了這里。
項目采用碧桂園自主研發的高質量建造體系建造,單在結構工程部分就實現了一系列行業創新:如誤差僅為行業標準1/10的“一柱一樁”技術、采用同時兼顧成本和效率的地下室蓋挖順作法、滿足“垂直綠化”外立面打造錯層無序陽臺、應用多項新型模板等。
“項目集成了我們20多年的施工經驗,另外還嘗試運用了一些現代技術,打造一個‘智慧工地’。”負責項目施工管理的廣東騰越工程師徐初見介紹說,項目應用了大數據云、勞務管理、綠色施工、工程巡檢管理、AI監控等十余個智能化管理系統,并大規模應用BIM技術。
工地幾乎所有環境和物體特征都可以在大數據平臺里呈現和交互。工程師夏威夷透露,他們同時正試圖把過去割裂的設計、施工、使用等環節都打通,讓建筑的整個生命周期得到科學、充分的管控和維護。
在項目部辦公室的電腦屏幕和工程師手機APP上,工地整體的施工狀況的AR全景、進入工地的人員、在不同區域的人員聚集情況、塔吊等各種施工設備的運轉狀況、氣溫風向空氣質量等環境信息,各類數據通過5G網絡及時傳輸到專用服務器里,讓管理人員隨時隨地盡在掌握。
智慧平臺實時施工狀況展示
張峰是廣東騰越安排擔任碧桂園總部三期項目總指揮的“精兵”工程師。他說,這陣子被同行羨慕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手機APP,“現在管工地都強調數字化,不過一般要裝十幾個APP,監控的、預警的、工作協同的,但多數都是互相隔離的,而我們開發的智慧工地平臺已經將這些功能集成在一起了。”
科技以安全為本
每次看到有人進入工地大門,張峰總是習慣性地提醒對方穿戴好安全帽和反光衣,“安全這根弦在工地是絕不能放松的。工地的工程亮點,大部分都是為安全服務。”
據了解,該項目施工涉及到了深基坑、高大支模體系、大型構件吊裝等10余項高危工程,建筑施工及安全管理難度較高。而且受限于周邊環境,首層面積1.3萬平米的建筑主體就占去了工地近七成的占地面積,留給施工使用的空間并不多,平添不少難度。
碧桂園和廣東騰越在這個“智慧工地”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和新型技術,從一開始就瞄準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隱患,逐一“對癥下藥”。
硬件方面,整個工地看似冰冷的大小設備裝配,都被賦予了關愛生命的靈魂:32個AI智能攝像頭,能自動識別現場不安全行為及隱患;工人的安全帽裝有專門的定位芯片,可自動發送工人位置并監測工人是否戴了安全帽;工程管理人員的手機和安全管理后臺全時連接,監控到異常可直接給相應崗位人員發送指令;5臺塔吊均安裝有吊鉤可視化系統、塔吊防碰撞系統,有危險時可自動報警并為塔吊司機直觀顯示部件位置……“針對隱患,提前防范,及時響應”,張峰如此總結工地的智慧化提升思路。
智慧工地可視化系統
“安全管理從工人走進工地就開始了。”徐初見介紹,他和團隊在工地全面實行了勞務人員實名制精細化管理,所有工人信息上崗前錄入,走進工地后所有工作記錄會形成數據統計,根據數據反映的情況對工友實施有針對性的管理,同時可以訂制線上安全教育內容。“所有勞務行為形成數據就一清二楚,保障了工友的合法權益,也能有效降低了安全風險”。
據了解,該工地自進場開工以來,大型施工機械運轉及人員施工作業均沒有發生過任何安全事故。有意思的是,工地上有免費WiFi全覆蓋,但工人們手機連接時都必須回答一道關于安全生產的趣味知識題。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蔡瀛參觀完工地后表示:“這就是建筑工地應該有的樣子。”他充分肯定“智慧工地”能借助科技力量來監督安全生產過程,減少生產事故的發生。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蔡瀛參觀智慧工地
建筑行業安全變革步伐加快
早在2016年,國家頒布的《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就明確,要大力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并推動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在危險工序和環節廣泛應用。
2017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也指出,要在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同時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加快先進建造設備、智能設備的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加快推進BIM技術的集成應用,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據共享和信息化管理,促進建筑業提質增效。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一些嗅覺敏銳、具備實力的建筑企業近年大膽試水,充分利用BIM、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科技,自主研發新型工程建造體系,從源頭尋求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和建筑工程質量的有效提升之道。
從中建、中鐵建、萬科、融創等房地產開發商近年舉辦的工地開放類活動可以看到,建筑行業內重點打造的新型工地,無一不在強調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促進安全生產水平的提升。如龍湖2018年在重慶開放的一個標桿工地,就重點展示了電梯、塔吊這些大型特種設備周邊配置的紅外線自動監測警報設備。
2019年5月碧桂園集團運營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全集團目前已有16個“智慧工地”項目;這些“智慧工地”除了將持續應用物聯網、移動終端、云服務、人工智能等技術,今后將融入博智林建筑機器人研發的最新成果。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劉東衛認為,當前我國建筑業產業化程度較低、傳統建筑業模式積累的問題和矛盾依舊突出,推動建筑產業的現代化發展,要從根本上促進我國建筑生產方式的轉變。
這些建筑工地上的新氣象,正是建筑行業變革的一個縮影,反映當前建筑業數字化、信息化和工業化正加快融合,也預示著建筑行業未來進一步的深刻變革。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