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既是所有疾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同時慢性疼痛也是一種疾病。目前,疼痛已成為緊隨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問題,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但是,目前公眾對于疼痛的疾病知曉率只有14.3%,慢性疼痛患者的就診率不足60%,經過治療后,完全緩解率不足20%。
數據顯示,在我國,慢性疼痛患者超過3億人,且每年以2000萬的速度增長,其中又有超過65%的患者為中重度疼痛。在近日線上舉辦的首屆“普道·無痛”疼痛峰會上,中日友好醫院疼痛科樊碧發教授表示:“疼痛是繼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慢性疼痛患病人數多,可導致患者情緒、睡眠障礙。慢性疼痛往往治療時間長、花費大,會帶來沉重的經濟和社會負擔。由于中國患者疼痛控制不足、患者和醫生觀念有待提高等因素,使得我國在疼痛領域存在著巨大的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而疼痛需要多學科、多維度進行管理,同時需要倡導科學規范化的鎮痛觀念。”
疼痛是一種與組織損傷或潛在組織損傷相關的感覺、情感、認知和社會維度的痛苦體驗。作為機體面臨損害或疾病的信號,疼痛提醒患者應加以重視,及早就醫,積極治療,以防機體遭受更大和更長久的損害。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裴福興教授表示:“急性疼痛往往是疾病的一個癥狀,通常提示人們及時就醫看病,它會隨著原發病的治愈而消失。手術后出現的急性疼痛是組織損傷和炎癥反應引起的疼痛,應當積極進行預防性和多模式鎮痛緩解疼痛、促進康復。因此,術后應采取積極的疼痛管理和多模式鎮痛預防慢性疼痛的發生,是醫護人員的職責所在。”
專家的共識是,需加強對疼痛的規范診斷和治療的推廣。在使用藥物治療時,盡量選擇起效快、安全性佳、藥物相互作用少的藥物。(據人民網)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