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老了,頭發白了,睡意昏沉……”葉芝的詩歌感情真摯,意境極美。而對于正值熟年的50后、60后來說,暢想和規劃著未來豐滿愜意的老年生活,是最為幸福的時刻。
但前段時間熱傳的“老年斷舍離”,不啻一記當頭棒喝。讓我們又陷入一片焦慮之中。
猶記得,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有這么一句臺詞:“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可最痛心的是沒能好好告別。”每個人的一生,都像在做減法,和身邊的人,都是見一面少一面。身邊朋友的父母大多都已經邁入晚年,你永遠不知道,父母將何時離開我們,又是用怎樣的方式離開。
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嚴格控制人口,直至2016年才實行全面二孩政策,如今第一代獨生子女政策的踐行者已邁入老齡階段,獨生子女如何照顧父母成為社會性難題。
獨生子女又稱“421家庭”,是指一對獨生子女結婚生子后,家庭結構組成:4個父母長輩、1個小孩和他們2人。兩個年輕人要負擔起4個老人的養老重任和至少一個孩子的家庭壓力,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難題正困擾著無數家庭。
421家庭的焦慮頻發,“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正在與現實發生碰撞,中國的養老精神、養老方式和社保制度正面臨著全面調整。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老齡化浪潮里,似乎沒人能夠幸免。對于當下正處在中產階級焦慮里的中青年來說,白發蒼蒼的體力勞動者更像是一個預言。
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數據,從1999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到2018年,中國已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過2億的國家。預計2035年前后,中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1/4,2050年前后將超過1/3。
而421家庭所面對的焦慮,似乎比外界看到的更為嚴峻。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截至2018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9億人,占總人口17.9%,意味著每5.5個人中,就有1位60歲以上的老人。我國養老機構床位整體缺口高于千萬張,目前全國各類服務機構收養失能老人的數量僅占有護理服務需求老人總數的1.6%,即每1000個有護理需求的老人,僅有16個床位提供。
同樣是截至2018年末的數據,我國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超過1.8億,其中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達75%,失能、部分失能老人約4000萬,其中有1200萬是完全失能的老年人。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占用家庭勞動力,以及長時間的家庭照護導致子女與老人雙方都很痛苦,會對家屬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對家庭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與照顧相對健康的老人相比,照顧失能失智老人的成本更高。
靠養老金,只能保證餓不死,想要保持體面的老年生活,除了財富還有親情。
父母陪孩子長大,這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當獨生子女們長大后,他們的時間,卻被其他事情所分割,分給父母的時間遠遠不及當初父母花在他們身上的時間。
老人的身體日漸不如往昔,心理也就變得脆弱。
我們拿保健品舉個例子,為什么那么多老人去買我們覺得是騙子的保健品?有沒有人考慮過深層原因,很多其實就為了一個心理寄托。而且身體孱弱的人心理防線特別脆弱,生活經驗告訴我,身體虛弱的時候,人的內心特別容易相信和依賴某些人或者物。于是,也就有了《81歲老人去世遺產只有一屋保健品 商家承諾:活到100歲獎勵100萬》這樣荒誕又極富黑色幽默的新聞。
跟很多人提倡的“距離產生美”比起來,我由衷地覺得要和老人住在一起
從老人的角度,都希望兒孫能夠承歡膝下,共享天倫之樂。什么是天倫之樂,就是天天能看到外孫女的快樂,不然一天到晚連孩子影兒都見不到,哪里還有快樂可言。
是的,你跟我說老人該有老人的生活,可是我們國情下,很多老人一輩子就是活孩子,為了孩子熬白了頭,年紀大了越發害怕孤獨,物質的貧乏不可怕,那種只有年長者能體會的孤獨才是最刻骨的。
而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老人多半是不愿意住進養老院的,在他們的觀念里,子女不孝才會被送進養老院,是會被親戚朋友詬病和嘲笑的話題。
然而將視角切換回現實層面,有人提出了問題,第一是老人怕居住的環境局促,沒有可以鍛煉的地方;第二,住進鋼筋水泥般的城市里,孩子白天忙工作,孫子輩上學,老人又由誰來照料和陪伴?
眾所周知,護工、保姆市場混亂,虐待老人的負面消息時常見諸報端,同時住家保姆會帶來強制進入老人家庭私人空間的矛盾。同時,為了避免危險發生,失能老人或者半自理老人的社交及外出活動時間被剝奪,白天大多通過看電視、睡覺來打發時間,越來越對生活失去信心,進而進一步影響身心健康。
如何給老人一個體面的晚年生活?是現實層面最為迫切的問題。
同為老齡化嚴重的日本,如今已成為養老產業發展相對較為健全的國家。基于七成以上龐大的居家養老人群基數,加上來自家庭成員的照顧十分有限,興起了一種叫作“托老所”(Dayservice)的養老機構。
這種機構一般位于社區民宅內,方便周邊老人來往,一般20人左右的托老所會配6~7名工作人員,規模不大但功能一應俱全。每天早上,有專車把老人接到機構,經過護士的健康檢查后,按“課表”上課,什么時候吃飯,什么時候測血壓,什么時候健身,什么時候洗澡,安排得明明白白,一天下來有十幾項活動,可謂十分豐富。除了接受工作人員的全方位基礎生活照顧外,他們還能和同齡人一起運動娛樂,搓麻唱K上網玩牌一條龍……
家門口的網紅日本托老所
然而在西安,公辦養老院一床難求,福利院動不動1000多人排長隊。若“居家養老”,缺乏專業陪護和照料的長者,又容易發生意外:跌倒、噎食、用藥錯誤……
所以,這些年嘗試過無數的養老模式后,在西安市未央區鳳城九路出現的益遠頤養日間照料康復中心,將日本托老所的概念引進文景小區,作為西北首家日本標準的長者日間照料康復訓練中心,主要為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和康復訓練服務。
▲ 圖源網絡
日間照料服務有日間托管服務、上門護理服務兩種選擇,由專業護理人員在托管中心或者老人家中,為老人提供一日三餐、休閑娛樂、生活護理的同時,還依據老人的身體狀況,定制康復訓練計劃,旨在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的同時,更多的要以提升老人生活機能為目的,鼓勵老人保持對生活的信心。
▲ 益遠頤養日間照料康復訓練中心實景圖
▲ 益遠頤養日間照料康復訓練中心實景圖
▲ 益遠頤養日間照料康復訓練中心實景圖
▲ 益遠頤養日間照料康復訓練中心實景圖
益遠頤養的康復訓練服務,是在老人日間托管服務的日程中,除了基礎照料服務之外,將身體機能評估、生命體征測量、ADL訓練、IADL訓練、口腔機能訓練、肌肉喚醒訓練、紅繩康復訓練、體操(預防認知癥體操)、服藥管理等多項專業護理服務融入其中,更為失能、失智、腦卒中后康復老人提供1對1、1對多的專護服務及技能康復訓練,提升老人生活機能,提高老人生活質量。
益遠頤養式居家養老模式,在為老人提供日常照料的同時,也同時為子女提供了“喘息式”服務,讓子女既不用改變自己的生活工作,也可以與老人一起共享天倫,是居家養老的新選擇。
中國的養老壓力不可小覷,并從“治已病”向“治未病”轉變,深入社區里的這種日間照料機構,也肩負起了“治未病”的責任,通過針對老人的口腔機能訓練、肌肉喚醒訓練等日常身體機能類的訓練,預防認知癥,延緩身體機能退化,讓“治未病”和“治已病”并肩前行,減緩家庭壓力與社會壓力。
▲ 益遠頤養日間照料康復訓練中心實景圖
我們暢想的最理想的老年生活,是刪繁就簡,做生活和人生的減法。因為無論我們曾多么富有,也不過睡一張床、吃三頓飯,老的時候需要一個溫馨舒適的棲所,得到足夠的關愛和尊重。就如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所說:
“如果喜歡花,就去當園丁。做自己喜歡的事時,沒有恐懼,沒有比較,也沒有野心,只有愛。”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