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高考的改革方向不再是知識點的累積,而是與實際相關的思維、方法與模式。”3月22日下午,在陜師大附中綜合樓五樓會議室,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副司長、中國教學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綜合組組長朱慕菊,帶來了一場關于新課程改革的精彩報告。同時,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在陜師大附中給75所普通高中授牌為西安市首批新課標新高考學科教學研究基地學校。
每所基地校將承擔一至三個學科的建設及研究工作
此次大會由西安市教科所副所長賈玲主持,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馮軍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他提出,此次西安市教科所設立學科教學研究基地學校,旨在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學科建設為抓手,加強對新高考改革的研究,從而深入推進課程改革,推動西安市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隨后,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解慧明所長宣讀《關于設立新課標新高考教學研究基地》文件。文件指出,西安市75所普通高中將被授牌為首批新課標新高考學科教學研究基地學校,每所基地校將承擔一至三個學科的學科建設及研究工作,共設立13個學科或領域的175個基地,旨在探索新課標教育教學和應對新高考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及時總結和推廣教學研究成果和改革經驗,提高學科教學與研究能力,以特色學科豐富學校內涵,促進新課標和新高考在高中學校的有效推進。
據悉,這75所基地學校將實行動態管理,西安市教科所將建立有效評估與激勵機制,根據基地學校工作推進情況,擬每兩年進行一次評估、調整和新一批的認定。
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幫學生把知識應用到實踐
在專家報告環節,朱慕菊從核心素養的角度給大家帶來一場耳目一新的報告。她認為,“核心素養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創新,而是基于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發展實際的再創造,是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成果和經驗的繼承和發展。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要幫助學生把在學校里的知識、技能、方法、價值觀、終身學習的積極愿望和能力等應用到實踐或未來的職業核心。基礎教育階段打下的堅實基礎,將影響他們的人生。”她建議,“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學校分科教學的現狀會持續,在此現實基礎上,教學改革需要尋求各學科對學生發展的獨特貢獻,所以要高度重視跨學科素養的培養,如批判性思維、合作與交流、探究能力、創新思維、積極參與的態度與能力等。”
江蘇省教育學會副會長、特級教師陸志平則從《新標準新高考期待新教學》角度給出一場精彩的講座。他剖析,目前我國很多一線教師大多滿足于“課時主義”,“但離開了單元設計的課時計劃,歸根結底不過是聚焦碎片化的知識點教學而已。教學的目的與其說是造就充滿知識的頭腦,不如說是造就構造得宜的頭腦。開展深度學習對課堂教育的影響日益深遠,其目的是通過各種方式來評估學生的表現,而不僅僅是著眼于分數。”
朱慕菊也提醒廣大教師,今后高考的改革方向不再是知識點的累積,而是與實際相關的思維、方法與模式。“以前應試教育的‘放水’問題絕不再是關注的要點,取而代之的是模擬現實的真實問題。” 華商報記者 杜娟 實習生 張雨萌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