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金正波攝
“我的教學生涯中,上課和講座時,從來都是站立著。我希望我的遺骨也永遠站立著,繼續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服務!”
2012年,90歲高齡的陳琳腰疾復發,在醫院做手術時,曾立下“遺囑”:“停止呼吸后,立即將角膜等取下,交給北醫三院備用;將心、肺、肝、腎等制成標本,立在實驗室供展示及教學之用。”
幸運的是他戰勝了病魔,挺了過來!但字字句句感人肺腑、令人動容,寫滿了一位老共產黨員將一切奉獻給教育事業的決心和勇氣。
陳琳是我國著名外語教育專家,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1922年出生,如今96歲高齡的他依然在英語教育領域孜孜耕耘、默默奉獻。
“今生來世都想從事教師這份職業”
“今生來世都想從事教師這份職業,因為做教師能接觸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整天和年輕人在一起,會發現自己也很年輕。”說起為什么當老師,滿頭白發的陳琳笑得爽朗,答得干脆。
從1948年在南京金陵大學擔任英語助教,到1950年進入北京外國語學校(現北京外國語大學)任教至今,陳琳在外語教育事業中已耕耘70載。
熟悉陳琳的同行和學生都知道,他上課始終秉持三個“Up”:無論什么時候,上課始終“Stand Up”;一定要有激情,聲音要大,即“Speak Up”;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講課,到時間了一定要“Shut Up”。率先垂范,嚴于律己。這份始終如一的執著、激情和操守,讓他贏得了師友的信賴、學生的尊敬。
“陳老師的課總是風趣幽默,學生聽得進去,學得深入。”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師李今朝說,他不照本宣科,總能獨辟蹊徑,即興教唱英文歌曲,外國故事娓娓道來,深受學生歡迎。
聊起陳琳老師,李今朝有說不完的故事。1988年,海南省剛設立不久,亟須外語人才。北京外國語大學決定在海南設立外語分院,陳琳帶著幾位老師初到海南,擠在窄小的教室里開展培訓外語人才的工作。條件艱苦,但已經60多歲的陳琳從不叫累,全身心投入。白天上完課,晚上還去家訪,對學生進行義務學業輔導。
“今年是分院設立30周年,一些海南的學生專程來北京看望陳老師。”李今朝說,雖然分院只存在了幾年,陳老師卻和學生們結下了深厚情誼。
課堂之外,陳琳還積極支教。“80年代初期,陳老師帶著我們去黑龍江、新疆等邊遠地區,給當地中學英語老師培訓。”北京外國語大學退休教師張耘說,年輕老師學習熱情高,一位老師為了學好英語,把一本字典都翻爛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位當年聽過陳老師英語課的學生,如今已是國外一所著名大學的副校長。多年后,他見到陳琳教授,依然激動得熱淚盈眶,動情地說:“陳老師,是您當年的英語啟蒙成就了我今天的事業!”
“編寫教材是一件開創性工作,難度大意義也大”
陳琳不僅堅守三尺講臺,還一直致力于英語大眾化普及,為推動中國外語教育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1956年,陳琳受教育部委托,參與編寫新中國第一部全國大學英語專業通用英語教材《大學英語》,改變了此前只能從蘇聯引進英語教材的局面。陳琳說:“編寫教材是一件開創性工作,難度大意義也大。不僅要選用合適的英文作品,還要把中國故事翻譯成英文。”
“1961年,我開始主持供全國使用的英、俄、德、法、西、阿拉伯六語種的‘一條龍’式教材編撰工作,涵蓋小學、初中、高中的各個階段。” 對于編寫外語教材,陳琳依然記憶猶新。1999年,他又主持國家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的研制,并編寫了我國第一套依據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小、初、高英語教材。
“他致力于外語教材普及,為我國外語教材樹標立本……奠定了中國英語教材的基礎。”教育部在授予陳琳“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的決定中如此評價。
除了嘔心瀝血編寫教材之外,他還第一次把英語課堂搬上了電視熒屏。改革開放之初,由中央電視臺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同時播出《廣播電視英語課程》。陳琳擔任該節目的主講人,從1978年直至1983年,先后講授了5年。
“節目滿足當時改革開放新形勢發展和全國人民對外語學習的需求,一經播出,在全國掀起了英語學習的熱潮。”張耘記得,陳琳在熒屏前講課風趣幽默,成了一位名氣不小的“明星”。
此外,陳琳還為申辦2008年北京奧運、公共場所英語標識制定作出貢獻:擔任2008年第二十九屆奧運會中國奧組委外語顧問,成為北京市年齡最大的志愿者之一;參與編寫《北京市地方標準〈組織機構、職務職稱英文譯法通則〉》《北京市地方標準〈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等規范性文件,為北京市公共場所英語標識提供了標準。
“只要活著,就要工作”
“最近,主要忙于主持修訂一套外研社出版的高中英語教材。”陳琳聲音洪亮地說,擔任這套教材的總主編,責任很大,爭取按照新課程標準把教材修訂好。
陳琳老師家中的書桌放著各類報紙、教材和外文書籍,每天都會伏案工作一會兒。他常常自嘲,自己是“退而不休”。
在離休后的幾十年里,陳琳反而更加忙碌。他有一個特制的“月歷”,將每一天都安排了詳細的工作內容,小字密密麻麻,但一目了然。前些年,他常常是上午剛從外地回來,中午有一場外語講座,晚上可能還得參加學術會議,有時候直至深夜才能回家休息,次日清晨就要起床,開始新一天的忙碌。
雖然年事已高,但陳琳仍然筆耕不輟,近年來連續在報刊撰文,闡述其外語教育改革思想。2009年,陳琳撰寫《從戰略高度以科學發展觀規劃我國外語教育》一文,建言很有現實針對性;2017年,《新時代需要科學、系統、完整的語言政策》提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急需一套科學、系統、完整的語言政策……“只要活著,就要工作。我要爭當百歲教書匠!”陳琳說。
1997年,獲得全國科教興國貢獻獎;2009年,被選為“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風云人物”;2018年,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稱號等。“在我眼中他是永遠年輕的拼命三郎,是永不止步、德高望重的教育專家。”張耘從心底里佩服陳琳。
濃厚的家國情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陳琳要將一生都奉獻給外語教育事業。“是黨的教育使我成為一名人民教師,使我有機會在教育戰線上貢獻力量。”他謙虛地說。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他的信條。從教七十載,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對祖國外語教育事業的熱愛,陳琳矢志不渝!(記者 金正波)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