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丹丹 文/圖
“只要學生愿意學,我就會一直講下去。”今年72歲的肖益人曾是鄠邑區石井初級中學語文老師,退休后繼續發揮余熱,往返于西安和鄠邑區,義務為學生講解詩歌。
肖益人認真備課
詩歌最動人
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讓肖益人擁有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他擅長用幽默風趣、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詩詞,他的語文課也深受廣大師生好評。
一次偶然的機會,肖益人回鄠邑區老家小住,遇到原單位一位青年教師,這位老師便邀請他回學校為學生們講詩歌。“詩歌是最動人的,是最擅長抒情的文學。我熱愛詩歌,也樂意給學生們講詩歌。”
從2009年9月至今,肖益人一直堅持每周回老家,為石井初級中學、北街小學、人民路小學的學生講解詩歌。他用最通俗的語言為小學生們講古典詩的押韻、平仄規律,帶領學生大聲朗讀詩歌,感受詩詞之美。他還為學生講微型詩,鼓勵學生提筆創作,用詩歌表達對家鄉的熱愛。
講好每堂課
1000多份詩歌教案,累計達20余萬字,這是肖益人一筆一劃寫出來的。“給學生講兩個小時的課,我一般需要備課一個禮拜,不同學段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授課方法,因此教案也不同。”
有些學校沒有直達車,肖益人就騎自行車去。他說,自己生在鄠邑區,長在鄠邑區,很樂意為家鄉教育事業出一份力。
11年來,肖益人為鄠邑區各鄉鎮學校講課累計500余次,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授課,讓農村的孩子愛上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一切為學生
“希望能讓學生們在學習詩歌中獲得滿足感。”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鼓勵學生寫詩,肖益人將學生的作品推薦到《鄠邑視野》《群眾藝術》等報刊雜志,作品發表后,他又親自把報紙、雜志轉交給學生。“看著自己的文字變成鉛字,出現在充滿墨香的報紙上,學生很自豪,我也很高興。”肖益人說。
“楊樹媽媽有辦法,她給孩子披上一層白紗”“星星和月亮是天空的項鏈”“夏夜,蟋蟀輕輕地哼唱著,獻上一首首小曲”……至今,肖益人還保存著學生們的習作。“孩子們用自己富有創造性的想象來認識、詮釋眼中的事物,這很珍貴。”他說,“農村學校教育資源缺乏,只要我還有一點余力,就會一直堅持義務講課。”
《各界導報》2020年06月08日 第4636期第4版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