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和建設者,興業銀行西安分行積極踐行總行數字化轉型戰略,將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產業鏈、貿易鏈、物流鏈、交易鏈等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支持服務體系和場景生態圈建設,創新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為中小企業和廣大客戶提供更加智能、便捷、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
多功能平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
小微企業一頭連著經濟發展大局,一頭連著就業民生,是實體經濟的肌體細胞。為助力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興業銀行西安分行通過 “興業普惠”平臺,以融資服務為核心,依托興融資、興注冊、興開戶、興代賬、興支付、興財富“六大”功能體系,打通“線上+線下”,連接“城市+鄉村”,融合“對公+零售”,為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等提供涵蓋“金融+非金融”的全方位綜合服務。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痛點,讓普惠金融飛入“尋常百姓家”。 據統計,通過“興業普惠”的助力,截至2023年1月末,興業銀行西安分行小微企業線上融資貸款余額超5億元。
“你看,微信公眾號里一點擊就能關注和訪問,最新的金融資訊和產品隨時能分享,提交需求后通過大數據分析和系統自動測算,即時了解貸款批復進度和額度,真是太方便了。”說起興業銀行的普惠金融服務,客戶王先生指著手機介紹到。
在為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資服務同時,該行還基于供應鏈向核心企業上下游的小微企業延伸,盤活小微企業的訂單、應收賬款、票據、商譽等流動資產,推出了“快易貸·華為貸”等特色產品。并通過疊加政務類、園區科創、智慧農批市場等各類場景的行為數據、政務數據、交易數據,讓服務更精準。
多層次優質產品促實體產業升級
“陜西商用車行業具有汽車產業最完備集核心零部件、主機廠、經銷商及下游終端用戶的全產業鏈,有千億產業鏈之稱,位居陜西商用車產業鏈的龍頭企業陜重汽港口牽引車、煤炭運輸穩居細分市場第一,自卸車、牽引車等產品穩居市場前三。如何更好支持實體企業發展,成為我們工作的重點。”興業銀行西安分行交易銀行部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該行對陜重汽產業鏈交易結構、業務特點、客群結構和系統現狀開展了多層級、多維度的調查和研究,在取得主機廠溝通后達成了圍繞主機廠下游銷售環節經銷商預付款融資業務的信息化對接和融資支持。經過自主開發,該產品在實現整體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通過線上申請、自動校驗、智能放款等數字化應用較大程度上提升了放款環節的辦理效率,單筆放款由以前的1天縮短到5-10分鐘以內,數字化工具賦能單筆業務辦理,較快實現主機廠銷售款項的快速回籠,較快實現經濟價值提升。
截至目前,該行已為36戶經銷商審批4.38億元,2023年1月以來,興業銀行西安分行為11戶經銷商進行審批,授信金額2.2億元,其中實現智能投放6戶。
多場景建設服務社會民生需求
作為一場深層次、全方位的變革,數字化轉型現在越來越多運用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并通過在醫療、教育、政務、住建等重點民生領域逐步開展的生態場景建設,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行業解決方案。
在智慧政務領域。該行與陜西省住房資金管理中心研發個人商業住房貸款數據交互系統,通過“數據互通、業務互助、信用互認”,實現跨中心、跨區域的業務協作。市民前往省公積金中心辦理相關業務時,無需再攜帶貸款合同、購房合同等紙質材料,只需通過系統認證即可在轄內范圍內查詢到購房及貸款相關信息,數據真實性及方便程度大幅度提高。同時依托政務數據,還能夠將個人或個體工商戶的“繳存信用”轉化為“融資信用”、“融資資金”,滿足廣大市民和個體經銷商對金融更全面的需求和需要。
為改變客戶需前往營業網點繳納的傳統線下模式,實現24小時全天候辦理繳存業務。該行對接西安市住建局研發“住房維修資金線上繳納系統”讓客戶通過掃碼實現線上繳費。
在智慧校園領域,依托總行“教培云”系統,興業銀行西安分行積極牽頭營銷各區教育主管部門,搭建教培資金監管平臺,通過教培資金監管系統實現教培客戶管理、繳費數據、統計查詢、預收費管理、補貼發放、客戶預警等,為教育主管部門提供科技金融服務及決策支持。目前該系統已落地西安市經開區,榆林市高新區、榆陽區(兩項)、西咸新區共五項教培資金監管資格,實現監管教培機構近100戶。
探索搭建數字人民幣多領域應用場景方面,該行在陜西省財政廳和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上線數字人民幣繳納財政非稅收入應用。在豐富繳款手段的同時有效降低資金結算成本與管理難度,進一步提升非稅收繳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為推廣陜西地區財政數字化應用場景做出應有的貢獻。除了在財政數字化應用外,興業銀行西安分行還通過多渠道開展數字人民幣宣傳活動,向市民宣傳講解了數字人民幣定義、應用場景等知識,助力數字人民幣 “快跑”進入群眾生活。
積極擁抱數字時代的興業銀行西安分行正在通過金融業數字化與實體經濟數字化的互動與融合,進一步紓解金融服務的痛點,開拓新的業務空間。在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也實現自身“以數促實”“數實融合”的高質量轉型。(劉潔)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