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從陜西省寶雞市向西出發,沿著蜿蜒的山路驅車約80公里,翻越陜甘交界溝壑縱橫的西部群山,便來到與甘肅省一河之隔的寶雞市陳倉區拓石鎮胡店村。平坦的水泥道路干凈整潔,兩排白墻灰瓦的民居映入眼簾,家家門口掛滿了火紅的辣椒和金黃的玉米,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
位于秦嶺山脈西麓的胡店村,是陜西最西邊的一個村莊。這個村跟幾年前相比,有了巨大變化。
村莊變得更美了
過去的胡店村四面環山,溝壑縱橫,村民們靠天吃飯,也因天致貧,是一個地道的窮山溝。這樣一處落后的小山村,在寶雞市稅務局、寶雞市陳倉區稅務局駐村工作隊的大力幫扶下,全村群眾不僅徹底甩掉貧困帽子,還過上了幸福生活。
以前村子不僅窮,還臟亂差。如今隨著群眾的物質生活不斷改善,整個村子也開啟了“美顏”模式,整治人居環境衛生,清理陳年生活垃圾,消除通村道路沿線隱患,治理河堤河道衛生,完成災后重建安全飲水項目,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一盞盞嶄新的太陽能路燈矗立在道路兩側,沿河的渭河河堤正如火如荼施工建設,村民在新建的易地扶貧搬遷小區里安居樂業,如今的胡店村山好、水好、空氣好,小村魅力倍增。
基礎設施的完善帶給村民鼓舞與希望。“以前村里環境差,沒有水泥路,垃圾隨意堆放,一到下雨天就出不了門了。”村民王寶海說,如今村里的路也修好了,路燈也架好了,廣場也修下了,感覺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好了,生活也越來越美滿了。
村民的腰包鼓了
為了帶動特色產業發展,讓村集體增收,村黨支部與駐村工作隊把“主意”打到了村外的火龍溝景區身上。多次考察論證,爭取群眾支持,計劃引進500萬元投資,開發“火龍溝”旅游綜合開發項目,發展林麝養殖產業。與此同時,大力發展特色富民產業,鼓勵村民種植花椒、柴胡、核桃、黃花菜,200畝花椒、300畝柴胡已初具規模;光伏扶貧電站、中藥材晾曬場等集體經濟納入規范管理,以產業興旺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如今特色產業發展已穩穩托起了村民的“飯碗”。
“現在政策太實惠了,我們不僅種了花椒、柴胡,村里還為我們培訓提高技能,幫我們找到工作,一下子收入增加了不少”脫貧戶李代志感慨地說道。在胡店村,和李代志一樣的家庭不在少數,22名村民得到務工機會,人均每月增加家庭收入5000元。
文化生活豐富了
農歷臘月二十三,是北方人的小年。在胡店村,家家戶戶的門窗上都貼上了春聯,火紅色的燈籠照亮著古樸的民居,村里的愛心超市門前,只見村民正排隊領著年貨和冬衣,個個喜笑顏開。三五成群的村民在文化廣場上,或打球、或鍛煉、或閑聊。隨著夜幕降臨,廣場舞音樂響起,歡快的驅散了冬日的寒意。
隨著村民物質生活條件改善,駐村工作隊想方設法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農家書屋、文化廣場、文化墻等文化設施日益完善,紅色文化、文化下鄉、鄉村春晚、文藝惠民系列活動等精彩紛呈,豐富了村民生活,提升了村民的精氣神。
胡店村的面貌正在一天天改變。“鄉村振興并非一時之功,而是要持續發力全方位為鄉村提供幫扶支持。”寶雞市稅務局駐胡店村工作隊隊長李林稱。談及胡店村的未來,李林說,“下一步繼續發展特色產業,我們的目標是爭取在未來幾年加快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真正實現助農、惠農、興農,把胡店村打造成獨具特色的美麗村莊。”
現如今,胡店這個趕上“后脫貧時代”新農村發展機遇的“小村”,產業多頭、民心振奮,處處充滿希望和生機,村民生活有了幸福的模樣,全村上下滿懷喜悅準備迎接屬于他們的“幸福年”。(石昊天)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