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PPP規范趨嚴 財政部詳解是否會引發退庫
近日,財政部印發了《關于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規范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對PPP規范管理更加嚴格,是否會引發新一輪退庫?
財政部金融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出臺《實施意見》重申基本立場:即對于規范的PPP項目,要堅定不移地大力推進;對于不規范的PPP項目,要限期整改完善,構成違法違規舉債的,要堅決予以嚴肅問責,牢牢守住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底線。希望通過傳遞明確的政策信號,能夠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推動PPP事業行穩致遠。
《實施意見》在“四個不得”以及前期一系列規范要求的基礎上,采取正負面清單相結合的方式,細化了規范的PPP項目應具備的條件以及不規范的PPP項目的具體表現形式。
《實施意見》限制財政支出責任占比超過5%的地區新上政府付費項目。
據統計,目前全國2519個已實施PPP項目的行政區(包括省、市、縣三級)中,已有1144個行政區的PPP項目財政支出責任占比超過5%。限制這些地區新上政府付費項目,不僅有助于督促該地區統籌做好項目開發計劃和中長期財政規劃,防止中長期財政支出壓力過快增長,而且有助于發揮社會資本的專業優勢,充分挖掘PPP項目的潛在市場價值,提高市場化運營水平。
有關負責人說,《實施意見》印發之日起,財政部門將不再受理財政支出責任占比超過5%地區新的政府付費項目入庫申請。
《實施意見》對PPP規范管理更加嚴格,是否會引發新一輪退庫潮?有關負責人指出, 從內容上看,《實施意見》中的“正負面清單”基本都是對前期規定的細化和明確,符合《實施意見》要求的項目可以正常推進實施。新的要求主要是財政支出責任占比超過5%地區不得新上政府付費項目和新簽約項目不得從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運營補貼支出兩條,且分別只適用于新入庫的項目和新簽約的項目。
有關負責人表示,需要說明的是,項目庫是加強信息公開、促進市場對接、接受社會監督的媒介,“動態管理”、“能進能出”是項目庫的常態,入庫項目要持續推進實施、更新信息、接受監督、確保全生命周期規范運作,并不是入了庫就“一勞永逸”。各參與方要獨立、客觀、全面地評估項目風險,不能簡單以項目是否入庫作為判定項目合規甚至放貸的條件。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