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形勢出現了哪些新變化
——讀懂中國經濟年度成績單之四
面對經濟運行出現的新變化,去年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穩中有進。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再創歷史新高,不僅有力支撐了經濟發展,也實現了對民生的保障改善,在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的就業,在2018年交出一份不錯的答卷。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361萬人,同比增加10萬人,連續6年超過1300萬人。1361萬人,也創造了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的歷史新高。同時,2018年12月份的調查失業率為4.9%,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均處在近年來的低位水平。
有觀點擔心,我國經濟增速從前些年的8%左右降至目前的6.5%左右,一定程度對就業造成沖擊。事實給予了最好的回答,隨著我國經濟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能力也在逐年增強。尤其是創新創業,創造了大量各種形式的就業崗位,形成了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這為擴大和穩定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8年,面對經濟運行出現的新變化,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穩中有進。尤其是城鎮新增就業再創歷史新高,不僅有力支撐了經濟發展,也實現了對民生的保障改善,在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就業能夠保持穩定,穩中向好的經濟基本面功不可沒。過去一年來,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效益穩步提升,都對擴大就業、穩定就業、提高就業質量形成了有力拉動。特別是新舊動能持續轉換,新動能持續增長,對新增就業的支撐作用明顯。2018年,我國新登記注冊的企業數超過600萬戶,日均超過1.8萬戶,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持續顯現,為穩就業增加了砝碼。
從就業結構看,服務業吸納就業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8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2.2%,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勞動密集程度更高的第三產業,吸納就業能力更強,這意味著現在吸納同樣數量的就業,不再需要過去那樣的高增速,但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顯可貴。
從就業區域看,“東方不亮西方亮”的特點也愈加明顯。2018年以來,中西部地區充分發揮資源豐富、要素成本低、市場潛力大的優勢,逐漸成為我國就業增長新的支撐點。伴隨國內外產業梯度轉移和升級,中西部地區吸納崗位的能力越來越強,有力支撐了就業增長。據統計,2018年,在中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人數為12044萬人,比上年增長3.2%,增速快于全國平均水平。
2018年,我國實現就業形勢的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但這并不意味著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的特點,外部環境也日趨復雜嚴峻。我們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和勞動力最多的發展中國家,解決就業問題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等特點。
2019年,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預計全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仍然保持在1500萬人以上。特別是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834萬,再創新高。與此同時,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更加突顯,部分地區、部分行業、部分群體的就業壓力比較大。可以判斷,就業面臨的挑戰只多不少。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要以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來應對。比如,在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工作方面,應實施有針對性的項目和計劃。對農民工近期出現的提前返鄉的情況,應認真分析原因,加強服務,組織開展春風行動等就業專項服務活動。
對于人力資源市場出現的高技能勞動力供求缺口,則應開展更大規模的職業技能培訓,放寬企業職工申領技能補貼的條件,通過多渠道、多方式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一旦經濟出現下行,率先受到沖擊的就是下崗失業人員群體,因此對就業困難人員,不僅要做好有針對性的就業幫扶工作,還要及時為他們兌現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待遇,確保“零就業家庭”的動態清零,實現可安居、有業就。
應該看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工作,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創新創業活力強,市場回旋余地大。有了這些積極有力的因素支撐,加之各地區各部門努力推動政策的實施落地,要對全面完成就業目標任務、保持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充滿信心。(記者 韓秉志)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