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中國車市陡然下滑,2019年第一季度也并無起色,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眾多車企都在尋求穿越寒流的方法。正在舉辦的2019上海車展,則成為各個車企展示自身實力的重要舞臺。上海車展,雖然名為汽車展,但實際上也可以稱之為科技展,特別是5G的加入,讓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技術成為車企標榜未來、代表前沿的主流方向。
智能科技帶來全新體驗
在5G時代即將到來之際,智能網聯技術與5G信息通訊技術結合,為消費者帶來更人性化的設計,成為車企探索的焦點。本屆上海車展,車企重點展示了5G與汽車產業的融合。
東風推出首臺融合5G遠程駕駛技術的概念車Sharing-VAN,這款車被定義為移動出行服務平臺,包含了自動駕駛、5G遠程駕駛、調度監控系統等新技術。
北汽新能源高端子品牌ARCFOX發布搭載5G技術的IMC架構,該架構擁有算力高達每秒352萬億次的最強芯片,可實現L3至L4級以上自動駕駛技術。
榮威發布了全球首款5G智能座艙榮威Vision-i概念車,打出“移動空間”的概念,并嘗試突破屏幕邊界,運用具備全艙交互能力的整艙智能交互系統。
5G與汽車的碰撞,是時代對用車人性化情感滿足的一次突破,借助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車與人、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云端服務平臺之間建立全方位網絡連接的綜合服務,實現車聯萬物。未來汽車將和手機一樣,成為個人的新賬號和新名片。
5G時代即將來臨,上海車展讓人們看到了信息通信技術為汽車產業帶來的巨變。而更大的改變還在自動駕駛領域。
自動駕駛引領未來
上海車展,眾多車企很有默契地將可實現的L3級別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在正式上市或者即將上市的新車型上,將L4及L5級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到全新概念車型上。
全新一代奔馳S級將會首次導入奔馳Level 3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或可允許駕駛員完全放手。廣汽Aion LX持L3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新勢力中也有小鵬P7搭載了自動駕駛芯片,具備L3級自動駕駛能力;零跑汽車旗下準量產車型亮相,可實現L3級智能駕駛功能。
新車代表了現階段的規劃,概念車則體現了企業對未來汽車的思考和前瞻布局。支持L4級自動駕駛功能的概念車有大眾的ID. ROOMZZ、奧迪AI:ME、寶馬Vision iNEXT以及日產IMs等。
此外,L5級自動駕駛技術也少有地被展示。Icona Nucleus概念車配備了L5級的自動駕駛能力,沒有方向盤、加速/制動踏板等發。WEY-X概念車搭載L5級自動駕駛系統,標榜“未來車”。
未來出行更智能更人性化
上海車展還吸引了眾多科技公司以及軟硬件供應商參展。
百度通過與梅賽德斯-奔馳、EXEED星途、一汽奔騰、福特、長城哈弗等在內的14家車企合作,展示了搭載小度車載OS及核心AI技術的十余款車型,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用車服務。
阿里展臺的AI駕駛艙集成了語音控制和智能互聯等領域的技術。阿里發布基于AliOS的車載小程序,該程序可以圍繞行車場景,實現上車前、行車中、下車后自然串聯的智能化場景服務。
騰訊車聯則對外公布了與寶馬、奔馳、奧迪、廣汽、長安、一汽、吉利、東風、菲亞特克萊斯勒等17家車企展開合作,45款車型正在落地。騰訊車聯能夠為用戶提供千人千面、服務找人、多端互聯的數字化體驗。
華為展示了在智能互聯、華為云、車略協同產業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同時,華為聚焦ICT技術,為汽車提供基于移動數據中心的車載計算平臺和智能駕駛子系統解決方案。
此外,上海車展還首次安排了“未來出行展區”,包括博世、采埃孚、偉世通、法雷奧、地平線、禾多科技、亮道智能在內的眾多知名軟硬件供應商,集中展示在車聯網、芯片、無人駕駛解決方案、高精定位和地圖、激光雷達等細分領域的前沿技術和產品。
車展向來是代表未來汽車發展的風向標。本屆車展,汽車企業、科技公司、軟硬件供應商等都在突破傳統邊界,共同呈現智能網聯、自動駕駛以及人性化設計升級的汽車行業新趨勢。
改變汽車的新部件
作為國內四大車展之一,各大車企的最新產品都會選擇在上海車展上發布。而在這些產品之中,零部件配置是推動汽車發生改變的關鍵,也昭示著汽車行業發展的前瞻動向。
V型無縫集成顯示屏
基于柔性屏幕技術,可折疊屏手機已經推出,而車載大屏幕也將受益于這一技術,帶來革新性變化。
在本屆上海車展上,馬瑞利帶來了V型無縫集成顯示屏。其將儀表盤和中控大屏無縫集成在了一起,拋棄了傳統的物理按鍵,實現了內飾板和屏幕更好地融合。另外,裸眼3D數字儀表的出現,也更加方便駕駛員真實地感知周圍環境,甚至提供更具沉浸感的導航。
小型化驅動模塊
電裝與愛信投資成立的BluE Nexus新公司將進行驅動模塊的開發及銷售。驅動模塊是把電動化汽車驅動中必不可少的電機、逆變器、集成傳動軸這3大關鍵部件打包,實現直接驅動車軸的一種產品。小型驅動模塊可以更低成本地實現高效化、高舒適駕乘感以及小型化設計,通過2軸結構實現小型化,并且運用A/T技術且不破壞EV感,實現了高車速和驅動力并存的目的。(記者 吳鵬亮 實習記者 溫沖 供圖/云強)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