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九屆)全球汽車論壇期間,來自各行業的專家學者已對過去二十年間,中國汽車行業獨有的特點和行業結構進行了梳理和討論;而放眼未來十年,電動化、智能汽車、智能城市等主題將成為發展趨勢,但中國也面臨著來自于其全球合作伙伴對于中國開放汽車產業的壓力。
中國汽車市場發展應“因地制宜”
對于中國汽車產業在未來的發展變革,作為業內最早一批把汽車制造相關技術帶到中國的元老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認為,中國汽車市場發展應“因地制宜”。
2017年,中國汽車市場產銷分別達到2901.5萬輛和2887.9萬輛,連續九年蟬聯全球第一,但郭孔輝認為,在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社會問題。第一,數以億計的機動車,帶來了巨大的環境污染問題,以北京為例,5月15日北京公布的新一輪PM2.5來源當中,機動車排放占45%左右;第二,快速增長的機動車保有量使得城市交通擁堵嚴重,數據統計,我國每年因道路擁堵會損失上萬億元;第三,汽車安全問題也成為中國亟待解決的難題,我國多年來道路交通死亡率都居高不下;第四,汽車的使用帶來了極大的資源消耗,數據顯示,中國原油近一半都是由汽車消耗的,這也讓中國對海外石油的依賴程度不斷攀升,2017年底,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到67.5%,連續9年超過國際公認的警戒線給國家安全帶來了隱患;最后,因道路建設,也引發了汽車和人爭地的現象。
因此有人提出,中國的汽車保有量不能再增加了,汽車生產需要剎車。但郭孔輝認為,“中國汽車市場發展極度不均衡,有人口膨脹的大城市和地廣人稀的欠發達地區”,因此郭孔輝呼吁,應在不同地區應用不同的發展路徑。他認為,大城市要限制汽車保有量的發展,向共享化、高質化(輕量化、智能化、網聯化、節能化)發展;而在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則應該向電動化、小型化發展,采取高市場引導、低端切入、扶低促高、因地制宜的多層次發展路徑。
技術創新不可一蹴而就
而要想因地制宜地解決不充分、不平衡的發展問題,就需要依靠技術、管理和制度等方面的創新。同時,在郭孔輝眼中,發展和創新應該是互相促進的,但是要解決一些生產關系和思想意識的問題,否則創新會遭遇阻礙。
在鼓勵創新上,郭孔輝談到,“只有解決行政權力與市場動力的沖突、解放科學家的精神狀態、改變浮躁的科技心態、解決行政管理中與科技創新的矛盾以及負面清單與行政權的沖突等,才能做到真正的創新”,郭孔輝尤其談到,“現在科技界和產業界都存在嚴重的浮躁問題,很多企業都無法認真、踏實地去做技術上的工作。”
而對于目前正處于發展前沿的智能汽車,身為工程院院士的郭孔輝也從專業的角度做出了解讀。他說道,“智能汽車需要有相關基礎設施的配套,做到真正的全面交互,需要車和車之間、車和道路設施之間進行通訊,而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同時,郭孔輝還認為智能化速度不能太快,而是要跟現在的設施相適應,保證安全才是最基本的訴求。郭孔輝還以特斯拉在無人駕駛模式下撞車為例,向大家表明,解決智能駕駛問題,需要根據不同的門類、不同的專業,分工由各方面的專家團隊協同合作研究,并且這也是一個逐漸滾動、不斷改進、不斷提高的過程。(記者 郭躍)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